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训练对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六科抽取拟行OPCAB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5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01例和对照组288例。术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指导,干预组患者采用呼吸训练指导,时间均>5 d,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围术期脱机评分、二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前屏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的首次屏气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前屏气时间的患者,其围术期脱机评分、二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以导致患者肺功能降低,不同术前屏气时间患者的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不同,术前呼吸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行OPCAB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比较一少见的闭合性心脏瓣膜损伤的手术方式及效果作一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987年6月至2008年11月心脏瓣膜损伤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1~48岁,外伤发生至手术处理18 d至4年.结果 围手术期全组患者全部存活,手术效果满意.随访1个月至22年,1例术后27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7年不明原因猝死,死因考虑为卡瓣可能性大.结论 闭合性心脏瓣膜损伤在胸部外伤中占重要地位,但又是往往被忽视的一组疾病.因此正确认识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将减少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衰竭(ARF)透析治疗的高危因素。方法将年龄>65岁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RF需要透析的43例患者作为透析组,另选年龄同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无需透析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F需透析治疗的高危因素。结果透析组患者术前NYHA分级、LVEF、肌酐、尿素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4h内输入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体外循环时间与术后ARF需要透析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年龄不是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F需透析治疗的高危因素,其发生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体外循环时间关系最为密切,积极防范和应对可以减少这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使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左旋卡尼汀组,对2组术后主要症状改善等情况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160例患者围手术期全部存活,左旋卡尼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胸闷、心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25%比8.78%,1.25%比10.13%);术后12、24 h心电图ST段变化及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75%比10.00%,0比8.75%,1.25%比11.25%);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7.66±5.45)%比(45.24±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是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辅助治疗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合并重症糖尿病(DM)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行OPCAB患者中合并重症DM的病例32例,随机选择同期行OPCAB的非DM病例64例作为对照.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7例(21.88%),明显高于同期OPCAB患者病死率(2.1%).20例随访1~3年,3例因心功能不全再次入院治疗,无再次心肌血运重建病例.结论 对于合并重症DM患者行OPCAB应采取慎重态度,保守治疗应该被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6例PTE患者和74例年健康对照者PAI-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比较两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析其遗传模式并观察各基因型对不同临床亚组的影响.结果 4G/4G基因型频率病例组(50.0%)明显高于对照组(24.3%)(P<0.01),4G/4G、4G/5G及5G/5G 3种基因型频率PT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G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72.4%)高于对照组(55.4%),4G和5G等位基因频率PT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5G/5G及4G/5G基因型相比,4G/4G基因型显著增加个体肺栓塞危险(OR=3.40,P<0.01).无明确环境诱因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而有环境诱因组与对照组比较4G/4G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I-1基因多态性与肺栓塞有关,4G等位基因是隐性作用方式,4G/4G基因型显著增加无环境诱因个体肺栓塞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择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6例患者,围术期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心肾阴虚证组,术前,术后3 d、7 d、3个月和6个月分析中医证型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 386例患者术前分型结果心血瘀阻证者占67.9%(262/386),痰阻心脉证者占13.2%(51/386),气阴两虚证者占12.2%(47/386),心肾阴虚证者占6.7%(26/386),痰阻心脉证患者三支病变比例较高[92.2%(47/5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术后第3天,心血瘀阻证为5.4%(21/386),痰阻心脉证为90.7%(350/386),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气阴两虚证为2.1%(8/386),痰阻心脉证为1.5%(6/386),另有0.3%(1/386)演变为阳气虚衰证;术后7 d,痰阻心脉为80.8%(312/386);术后3~6个月痰阻心脉证为20.3%(78/386)和15.3%(56/386),较术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6).结论 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为主;痰阻心脉病变相对重且术后比例大幅增加.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这一证型的患者,并根据证型变化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心血瘀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界病变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银丹心脑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结果银丹心脑通组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3.2±1.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组中33例心绞痛症状改善,对照组中27例改善,症状改善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半年时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但对照组中3例因出现心绞痛症状而再住院,银丹心脑通组无再住院情况。结论银丹心脑通可改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hs-CRP水平,从而减少心绞痛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根据具体治疗方式,将6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3组,即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组(封堵组,21例)、体外循环辅助下活瓣补片修补术组(活瓣组,20例)、保守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封堵组采用开胸封堵器闭合缺损,活瓣组应用体外循环右向左单向活瓣补片修补,药物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6min步行试验检测随访效果。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3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组(333±18)m,活瓣组(331±21)m,药物组(337±20)m](P〉0.05);第12个月封堵组与药物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20)m比(333±21)m,P〈0.05];第18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76.4-21)m,活瓣组为(360±19)m,药物组为(330±19)m,封堵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81±17)m,活瓣组为(365±20)m,药物组为(333±19)rn,3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90±20)m,活瓣组为(380±21)m,药物组为(330±18)m,封堵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瓣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6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415±18)m,活瓣组为(400±19)m,药物组为(329±18)m,封堵组和活瓣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或活瓣修补技术效果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在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随访中,6min步行试验是一种切实可行而且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