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国内免费   12篇
  收费全文   6篇
  综合类   1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糖尿病中国地鼠的血清胰岛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地鼠在近亲繁殖的过程中,连续的同窝交配几代后,可自发的产生糖尿病,该病的特征是高血糖、糖尿甚至酮尿。形态学上胰岛B细胞发生异常变化,包括颗粒减少,内质网扩张和核孔的改变。严重的病例,胰岛体积缩小、B细胞数目减少。我们自1980年春开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野生的中国地鼠进行驯养与繁殖,现已繁殖到第12代,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群体。通过对成年地鼠的血糖普查,发现部分动物已有高血  相似文献
2.
山医群体黑线仓鼠糖尿病模型的发病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
山医群体中国地鼠遗传性糖尿病的发病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83年~1993年山区群体中国地鼠自发的遗传性糖尿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小结和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鼠的血糖呈中,轻度增高(6~10mmol/L).病鼠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发病年龄大多数在1岁龄内,雌、雄性别比为1.21:1。在三个大家系中群体发病率为20.88%,各家系发病率高低不等,但规律相似,各世代发病率不同,以5~10℃最高,18代以上的高世代鼠发病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5.
扼要介绍我院自1980年春从北京购买(卖主从北京郊区农田捕获)60只黑线仓鼠,培养成自发性Ⅱ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及近交系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求偶行为  相似文献
6.
山医群体中国地鼠自发糖尿病和某些诱发肿瘤的频率均较高,其染色体数为2n=22,细胞株易于获得,二倍体细胞株稳定,其染色体结构的研究对阐明发育、遗传、变异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4只正常中国地鼠和30只糖尿病地鼠进行服底血管荧光造影.辣根过氧化酶示踪以及视网膜消化标本等观察结果显示,病鼠视网膜毛细血管P/E比值减低.周细胞减少;血—视网膜外屏障的色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基底皱折紊乱.细胞器变性;其发生较内屏障的损害为早,与人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变一致,中国地鼠眼底结构与人类近似,便于活体观察,作者认为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是研究视网膜并发病的理想动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鼠(Chinese hamster)学名黑线仓鼠(Striped-back hamster,Cricetulus griseus),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优势鼠种。由于它对许多病原体高度敏感;染色体数目少(2n=22),易于辨认;颊囊菲薄,便于牵出;雄性有一对硕大下坠的睾丸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83年和1990年两次血糖普查结果及动物的世代和谱系,对山医群体黑线仓鼠自发性糖尿病的发病规律做了进一步小结和分析。表明各家系发病情况不一;群体发病率稳定在24%左右,白化仓鼠发病率为18.6%。无超体重现象。模型鼠具有青年发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鼠(即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 griseus)自发的遗传性糖尿病模型是研究人类糖尿病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五年来,我们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对野生地鼠进行驯养及人工近亲交配,现已繁殖到第16代,形成了10个较大的家系,成为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山医地鼠群体”,并已建成了自发的遗传性糖尿病模型。经对1,036只地鼠的普查,空腹血糖正常值为103-108mg/dl,其中2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