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复方羟基磷灰石糊剂修复髓室底穿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羟基磷灰石糊剂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以羟基磷灰石、甲硝唑、碘仿组成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复方糊剂,用于治疗各种髓室底穿孔35例,对照组35例常规用氢氧化钙修复,观察1—2年,根据X线片和临床症状评价其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成功率91.43%,对照组71.43%,实验组术后反应比对照组轻,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羟基磷灰石糊剂作为髓室底穿孔修复材料术后反应轻,临床疗效好,优于单纯氢氧化钙修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上颌埋伏牙的正畸牵引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分析埋伏阻生的原因和导致矫治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临床X线检查埋伏牙的位置及牙根发育情况,分析埋伏牙阻生的影响因素,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适宜的外科助萌和开窗导萌术对3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进行矫治。结果 36例埋伏牙牵引成功,牙髓活力测试正常。乳牙滞留、外伤、早失而间隙不足是导致恒牙埋伏阻生的重要原因。牙周附着不良、支抗丧失及邻牙牙根吸收是矫治中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精确埋伏阻生牙的定位,正确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和埋伏牙牵引装置,同时避免炎症的发生和减少手术创伤,注意牵引力大小和支抗的控制,才能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排龈技术的应用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排龈技术对修复后牙龈、牙周组织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价比较。方法:选择临床上固定修复患者51例116颗基牙,随机分成3组,其中两组分别采用排龈线排龈和排龈膏排龈技术,另一组未使用排龈技术。结果:应用排龈技术的两组牙龈损伤及牙周疾病发生率明显少于未排龈组,近期效果满意。结论:合理选择排龈材料和正确的排龈操作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后牙周疾病的发生,帮助获取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提高修复体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5.
腧穴热敏化悬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腧穴热敏化悬灸与口服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悬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IBS-D主要症状体征(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稀烂便)积分变化,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各项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各项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及总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在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安全性方面,2组在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IBS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药的基础之上配合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在2个疗程结束后,记录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升降散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党参苍术内酯Ⅲ和党参炔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党参及不同产地党参引种到山西陵川GAP种植基地党参药材苍术内酯Ⅲ和党参炔苷2种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探讨环境因素对党参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以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为检测指标,对不同产地党参及不同产地党参引种到山西种植基地党参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在选择的色谱条件下,苍术内酯Ⅲ的线性范围为0.10-1.6μg(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3.0%,RSD为0.02%(n=6);党参炔苷的线性范围为0.01-2.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RSD为2.1%(n=6)。不同产地党参间苍术内酯Ⅲ、党参炔苷含量不同,引种后苍术内酯Ⅲ含量都较原产地高,湖北恩施板桥党和甘肃陇西白条党党参炔苷含量增高。结论党参化学成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山西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党参种植。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皮注射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诱导后的BMSCs以及二者联合经皮移植后体内成骨能力的差异,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种子细胞提供依据.方法 取第2代B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别将BMSCs、成骨诱导的BMSCs、BMSCs联合成骨诱导后的BMSCs、生理盐水经皮注入兔桡骨中段骨缺损处.通过组织学、放射学、生物力学方法在不同时相比较骨缺损区修复情况.结果 BMSCs与成骨诱导后的BMSCs联合移植组在12周内骨缺损区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优于BMSCs移植组和成骨诱导的BMSCs移植组(F=226.6,P<0.01),空白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 BMSCs与成骨诱导后的BMSCs联合移植存在协同效应,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螺纹根管钉复合树脂核在后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根残冠是十分严重的牙体缺损 ,其保存修复利用是口腔修复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的残根残冠 ,采用桩—核—冠修复体是治疗牙体严重缺损的主要修复方法之一。作者自1 995年以来对牙体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利用螺纹根管钉固位 ,复合树脂恢复牙体形态后行全冠修复 ,经 1~ 5年随访观察 ,修复效果良好。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6例后牙残根残冠。男 47例 ,女 5 9例 ,患者年龄 2 4~ 5 6岁 ,其中前磨牙 35例 ,后磨牙 71例 ,上颌 41例 ,下颌 65例 ,残根 30例 ,残冠 76例。1 .2 材料 :杭州新亚仪表器材厂生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