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49篇 |
出版年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可能性,确定其有效病毒浓度,明确实验猴感染SHIV-KB9后的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情况,建立SHIV/SAIDS模型,并确定、完善SHIV/SAIDS模型评价指标。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选出6只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静脉感染实验猴,使用流式细胞术、血常规检测、病毒分离、DNA-PCR和RT-PCR等方法确定实验猴是否被感染,以及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细胞损伤情况,持续测定3个月。结果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病毒分离结果、CD4+/CD8+比值和CD4+细胞数等证实,4.8×106copies/mL以上浓度的SHIV-KB9病毒液能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SHIV-KB9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为进一步建立SHIV/SAIDS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为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EPO预处理对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预处理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H/R组)、EPO预处理组(EPO组),每组20只,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5 000u/kg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照组和H/R组则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24h后,将EPO组和H/R组大鼠置于常压缺氧环境中(O2 7%,N293%)12h后,移至常压常氧环境中2h,采取血及心肌标本,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超微结构、心肌细胞MDA等指标,分别于复氧30、60、120min观察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细胞EPO受体(EPOR)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成年大鼠心肌细胞EPOR蛋白呈弱阳性表达,分布于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与H/R组大鼠比较,EPO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氧复氧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过氧化损伤,并促进复氧后心功能的恢复.结论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能够表达EPOR蛋白;EPO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收集我院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期间 10 0例资料完整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病例 ,对其术后抗凝治疗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10 0例病人中男 3 5例 ,女 65例 ,年龄 12~ 61岁 ,平均42 .5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5 3例 ,双瓣置换术 3 0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7例。应用国产机械碟瓣 5例 ,St.Jude双叶瓣 62例 ,Carbomedics双叶瓣 3 3例。术后为房颤心律的 49例 ,窦性心律的 5 1例。 患者均于体外循环下接受常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术后3d或 4d ,引流量明显减少时 ,开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 相似文献
5.
乌鳢血清免疫球蛋白IgM的分离纯化及其兔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分离纯化乌鳢血清免疫球蛋白,并制备其兔抗血清。方法用Protein 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乌鳢血清免疫球蛋白,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的纯度,测定其重链、轻链的分子量,免疫大耳白兔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双扩散检测抗血清的效价。结果纯化了乌鳢血清免疫球蛋白,SDS-PAGE测定其重链和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8×103和27×103左右,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兔抗乌鳢免疫球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32。结论成功纯化了乌鳢免疫球蛋白,制备了兔抗乌鳢IgM抗血清,为研究乌鳢的免疫机制、建立乌鳢的血清学检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纯化及纯度、活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建立高纯度、高活性的虎血清IgG纯化方法。方法用饱和硫酸铵沉淀虎血清得到IgG粗品;结合Hitrap Protein A亲和层析预装柱及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对粗品IgG进一步分离纯化,采用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鉴定IgG纯度和免疫活性。结果80 mL虎血清亲和纯化得到84 mg IgG,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30 mg虎的IgG纯品。结论建立了简便快速、纯度高、活性好的虎血清IgG的分离纯化方法,为虎血清IgG二级抗体的制备提供了高纯度、活性好的一级抗体免疫原。 相似文献
7.
伏隔核与腹侧被盖区毁损对药物诱导大鼠吗啡觅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定向毁损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 NAc)与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area,VTA)对药物诱导 戒断大鼠吗啡觅药行为的影响,分析NAc和VTA在大鼠成瘾 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通过吗啡强化形成条件性 位置偏爱后,使用直流电分别毁损NAc与VTA.15d后给予 sc吗啡诱导大鼠恢复位置偏爱行为,测量并比较毁损组与对 照组的位置偏爱得分.结果:NAc毁损组和与VTA毁损组大 鼠在注射吗啡诱导下未恢复对吗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NAc 毁损组(471±52)s,NAc对照组(673±53)s;VTA毁损组 (482±49)s,VTA对照组(700±46)s].结论:毁损NAc和 VTA能阻断注射吗啡诱导戒断大鼠恢复觅药行为.在成瘾药 物诱导戒断动物觅药行为中,NAc和VTA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显影固体栓塞剂含钡明胶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制用于介入治疗的可显影固体栓塞材料含钡明胶微球 .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微球 ,以均匀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 ,对微球的外观、粒径、显影性、分散性、膨胀系数及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 微球分散性良好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制备直径分布范围不同的微球 .微球中硫酸钡的含量为 (19± 3) % .微球在生理盐水中的膨胀系数约为 1.2 6 7.体外实验证实其在干燥及浸泡状态下 X-线显影性良好 .结论 微球的制备工艺成熟 ,制得的硫酸钡 -明胶微球分散性良好 ,硫酸钡含量较高 ,X-线下显影清晰 ,膨胀系数较大 ,可长时间显影 ,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广泛临床用途的新型固体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肝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MMP-2、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且MMP-2、MMP-9表达的强弱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癌组织是否有转移以及癌栓形成有一定关系。结论:MMP-2、MMP-9可以作为肝癌检测标志物,用于临床肝癌的治疗研究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0.
清洁级Wistar大鼠标准指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清洁级 Wistar大鼠的正常生理、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方法 :分别选取 6周龄、 12周龄、18周龄和 3 0周龄的清洁级 Wistar大鼠 ,雌雄各 2 0只。测量动物的主要生理指标 (生长曲线、体重回归方程、脏器系数和大、小肠长度 )、血常规及生化指示。结果 :雄性动物的体重增长趋势比雌性动物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脏器系数逐渐降低。相同年龄段动物的 WBC、GR%、AL T、AL P、L DL-CHOL雄性比雌性明显偏高 ( P<0 .0 1) ;而 TP、 AL B、 TRIG比雌性动物明显偏低 ( P<0 .0 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