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国内免费   8篇
  完全免费   8篇
  综合类   6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手法治疗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观察手法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将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手法治疗组;C组为开窗治疗组。造模前及术后12周作双侧膝旁骨内压测定,结扎右股静脉后及C组开窗减压前作骨内压测定;造模前、造模6周、12周后各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结扎股静脉及臀下静脉使右膝旁骨内压立即增高(P<0.01),并造成骨内持续高压,造模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升高(P<0.01);手法治疗后膝旁骨内压明显下降(P<0.05),全血粘度下降非常显著(P<0.01)。表明:手法治疗能减轻骨内高压,降低异常的全血粘度,改善骨内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DEN诱发肝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发生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用疏肝健脾方药对该模型的防治作用.大鼠经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和DEN 70 mg/kg灌胃,每周1次,连续8周后停用DEN,预防和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方药2 mL/只灌胃(1.5 g/kg).大鼠分别在实验第9、14、19周取脾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和产生IFN-γ和IL-2的能力.结果显示:大鼠经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和DEN作用下,与单纯DEN诱发肝癌大鼠比较,T淋巴细胞增殖和产生IFN-γ和IL-2能力的显著降低(P值分别<0.05);然而,经疏肝健脾方药防治后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产生IL-2、IFN-γ的能力恢复明显.说明应用疏肝健脾方药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DEN诱发肝癌大鼠的免疫功能.也能减轻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中国地鼠的血清胰岛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地鼠在近亲繁殖的过程中,连续的同窝交配几代后,可自发的产生糖尿病,该病的特征是高血糖、糖尿甚至酮尿。形态学上胰岛B细胞发生异常变化,包括颗粒减少,内质网扩张和核孔的改变。严重的病例,胰岛体积缩小、B细胞数目减少。我们自1980年春开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野生的中国地鼠进行驯养与繁殖,现已繁殖到第12代,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群体。通过对成年地鼠的血糖普查,发现部分动物已有高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培养上清液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UVEC,传至第3~6代进行实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SYA作用下HepG2培养上清液刺激后异常增殖的内皮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的改变,并以ELISA法检测与凋亡有关的细胞因子TNF-α表达情况。结果HUVEC经肿瘤上清液刺激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S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经HSYA作用后,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所占比例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同时,TNF-α在肿瘤上清液刺激后表达明显减少(P<0.05),经HSYA作用后又明显升高(P<0.05)。结论HSYA可以有效促进肿瘤上清液刺激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之一是通过提高凋亡相关因子TNF-α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腹腔传代第 7天的S180肿瘤细胞 ,调细胞浓度至 1× 10 10 L-1,接种于昆明小鼠右腋皮下 ,0 2mL 只。接种后当天用束缚加饮食失节的方法造成肝郁脾虚证 ,并设单纯肝郁脾虚证、单纯肿瘤和正常对照组。 10d后处死小鼠 ,剥取肿瘤称瘤重 ,取脾脏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及产生IL 2、IFN γ的能力 ,并摘取胸腺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 肝郁脾虚因素可明显增加S180荷瘤小鼠肿瘤重量 (P <0 0 1) ,降低荷瘤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和产生IL 2和IFN γ的能力 (P <0 0 1) ,并可使小鼠胸腺指数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肝郁脾虚因素可加重抑制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对肿瘤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医群体黑线仓鼠糖尿病模型的发病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HA)配合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在膝关节腔内注射HA,每次2ml,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手法治疗每周2~3次;功能锻炼主要锻炼肌力.结果: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平均评分52.5分,治疗后90.7分.随访6~14个月,87.6%病例保持治疗后评分.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山医群体中国地鼠遗传性糖尿病的发病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83年~1993年山区群体中国地鼠自发的遗传性糖尿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小结和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鼠的血糖呈中,轻度增高(6~10mmol/L).病鼠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发病年龄大多数在1岁龄内,雌、雄性别比为1.21:1。在三个大家系中群体发病率为20.88%,各家系发病率高低不等,但规律相似,各世代发病率不同,以5~10℃最高,18代以上的高世代鼠发病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其具体机制未明,西医学认为可能与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增高、肠道屏障破坏相关。根据中医理论,可以认为与“肺脏受邪,传于大肠”,“脾脏受邪,营养受限,微环境骚动”和“肝脏受邪,风气内动,微环境骚动”3个原因相关,根本原因在于“邪气凑之,正气必虚”。结合中医体质学的4个基本原理“生命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探讨肠道菌群研究给中医过敏体质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琦教授根据中医体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多年来诊治皮肤疾病的经验,提出了"肤-体相关论","肤"即皮肤,"体"即体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体质因素是皮肤类型和表征的重要物质基础,每种体质类型都有特定的皮肤(包括毛发和甲)特征。另一方面,皮肤疾病也与体质类型有关,不同的体质类型罹患不同的皮肤疾病。"肤-体相关论"是以"辨体论治"为主体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运用于皮肤疾病的理论总结与升华,是用于指导皮肤病诊断、治疗及皮肤保健、护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