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托吡酯与硫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方法 将75例TS患儿分为托吡酯组(A组,42例)和硫必利组(B组,33例).A组给予托吡酯(3~6 mg·kg-1·d-1)治疗;B组给予硫必利(300~600 mg·d-1)治疗,共治疗12周.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2组进行评估.再将经过硫必利治疗无效的10例(C组)给予托吡酯治疗12周后,采用YGTSS对托吡酯治疗前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托吡酯组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与硫必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周后托吡酯组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低于硫必利组(P<0.05或P<0.01),总有效率为90.47%,高于硫必利组(69.69%,P<0.05).经硫必利治疗无效者再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前后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托吡酯能有效改善TS的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硫必利治疗无效的患者托吡酯治疗亦有效,故可考虑将托吡酯作为TS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1月~ 4月 ,笔者应用赖诺普利 (江苏淮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高血压病 34例 ,并与应用卡托普利治疗 30例作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 4例中 ,男 38例 ,女 2 6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年龄5 1.6岁 ;病程 3个月~ 15年 ,平均 6年。 期高血压患者 36例 , 期高血压患者 2 8例。诊断标准参照 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临床分期标准。2 方法随机将 6 4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赖诺普利组 34例中 , 期高血压 16例 , 期高血压 18例 ;使用赖诺普利 10 mg,于早晨 8时顿服 ,1周后血压未明显下降者改为 2 0 mg顿服 ,连续用药 8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的P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depression scale,HAMD)及Webster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析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者50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6.9%,病程、文化程度、Webster评分、HAMD评分与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情况与帕金森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和PD病情严重程度是PD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有较高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PD患者的病程、文化程度、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6.
调理脾胃为主治疗心绞痛1则福州马江医院(350015)邹平王敦敬患者林某,男,40岁,于1995年4月20日就诊。主诉心悸、胸闷、气促、胸痛发作2~3次,每次发作时间5~6分钟,伴有中上腹部胀闷不舒,纳呆,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以往查心电图正常,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实验组为158例a SAH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证实为a SAH,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对照组为146名健康成年人。取两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检测VEGF2578C/A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各位点基因型频率的观察值与预期值并进行卡方检验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以及VEGF基因型与a SAH的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VEGF的2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2VEGF2578C/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CC+CA基因型频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P=0.037)。结论 VEGF基因启动子区-2578C/A多态性可能与aSAH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328例首次脑血栓形成病例,随机分为降压组161例和对照组167例。降压组24 h内予以降血压治疗,降血压幅度为10%~25%,但不低于126/80 mm Hg;7 d内保持血压140/90 mm Hg,并于14 d内维持此水平;对照组不予以降血压治疗。发病后90 d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应用改良Rankin量表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降血压治疗与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降压组的血压在随机分组后的1~14 d和90d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 1);第14和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2.0(1.0~3.0)和1.0(1.0~3.0)]和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分别为2.0(1.0~3.0)和1.0(1.0~3.0)]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提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不影响患者第14和90天的神经功能[OR=0.98,P=0.70;OR=0.96,P=0.52]。结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不增加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影响生活质量,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统计方法,对1960-01~2001-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三医院计413例MS患者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MS最常见的发病诱因是感冒,其次为发热、劳累及分娩;MS患者存在免疫紊乱,多数病例CD_4~ 细胞减少,CD_8~ 细胞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MS患者也有性激素失调,但男性和女性不尽相同;3例患者有MS家族遗传文。结论 病毒感染、性激素以及遗传因素可能通过促进免疫紊乱而引起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