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篇 |
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0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91篇 |
内科学 | 40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21篇 |
综合类 | 149篇 |
预防医学 | 49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61篇 |
中国医学 | 73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给其加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其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加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临床死亡率均低于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检测值明显优于治疗两周后的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肠内营养制剂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危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提高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布类敷料物品流失管控办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布类敷料物品流失率较高的一组进行原因分析、问卷调查、研究解决措施、小范围前期试行、监测结果、改进后全面推行。结果:通过品管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对散落在其他区域敷料大量回收并有效控制再次流失,布类敷料物品流失率有所下降。与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效果显著。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降低布类敷料物品的流失,节约科室成本,减少经济支出。实践结果证明,品管圈在降低布类敷料物品流失率的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
5.
6.
某男 ,46岁 ,农民。因腹痛、腹泻、咳嗽、咯痰伴发热、畏寒 12天于 2 0 0 0年 7月 2日入院。 10余天前不明诱因出现上腹、脐周疼痛 ,呈持续性疼痛 ,间有加重。病初 3天腹泻黄稀便 5次 ,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2次。发病以来咳嗽、咯少许白色泡沫痰液伴胸闷、呼吸不畅。感发热、畏寒、体温无规律 ,介于正常~ 40℃之间。病史中无粘液浓血便及里急后重现象。无腹痛、咯血、盗汗、消瘦现象。无寒颤、出大汗及头痛、意志障碍、抽搐、二便失禁现象。经院外应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 1周无好转收入院。入院查 :T3 9 3℃ ,R 2 6次 /min ,P 9…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2岁右眼红、痛、视朦伴同侧头痛,以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于96年1月15日首次入院。93年开始出现双耳廓变形,鼻梁塌陷伴耳龙及全身关节不适。双眼反复发生角膜炎、结膜炎。点用“的确当”眼液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入院时视力右眼0.1,左眼0.8,...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2015年某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相关资料,对其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分离率逐年升高,而革兰阳性菌分离率逐年下降.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3年间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大于90.0%;鲍曼不动杆菌对实验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50.0%;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粪肠球菌对苯唑西林、利福平的耐药率1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2013-2015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志愿者在大学生中预防艾滋病活动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 以河北大学2014、2015级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学生为干预组,以河北大学2014、2015级临床医学院学生为对照组.在干预组中通过培训志愿者,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进行干预.并通过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比较,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在接受同伴教育前后,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953%和4137%,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4352%和5612%,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663%和6547%,以及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分别为3731%和4712%,均有所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不足60%,且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大学生中依托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但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改善并不理想,还需在今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与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清热解毒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手外伤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手外伤创面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方.2组均治疗14d.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创面分泌物与肉芽组织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含量,采用免疫量度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记录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分泌物评分[(1.6±0.4)分比(2.2±0.4)分,t=4.659]、肉芽组织评分[(1.7±0.2)分比(2.2±0.3)分,t=4.541]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64.89±2.31)μg/L比(72.18±3.02)μg/L,t=9.562]、TNF-α[(318.67±15.21)μg/L比(397.49±17.63)μg/L,t=15.6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6.3%(52/54)、对照组为55.6%(30/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18,P<0.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5.2±3.0)d比(25.2±4.7)d,t=11.551]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清热解毒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可有效促进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及愈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