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Ⅳ型胶原酶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4例喉癌组织及22例喉癌旁正常组织中Ⅳ型胶原、Ⅳ型胶原酶(包括MMP-2和MMP-2)及TIMP-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喉癌组织中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降低,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喉癌组织中Ⅳ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率,有颈淋巴结转移者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Ⅲ-Ⅳ期低于Ⅰ-Ⅱ期(P<0.05),G2-3低于G1(P<0.01); MMP-2表达水平,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G2-3,高于G1(P<0.01),N0与N1-3间无显著差别(P>0.05);MMP-9的表达水平,N1-3高于NP(P<0.05),在Ⅲ-Ⅳ期与Ⅰ-Ⅱ期、G2-3与G1间无显著差别(均P>0.05)。结论:Ⅳ型胶原、Ⅳ型胶原酶及TIMP-1的表达与喉癌进展及其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2.
紫草油纱布治疗浅Ⅱ度烧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8年以来 ,我们将自己制作的紫草油纱布用于治疗烧伤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6例 ,年龄 2~ 72岁 ,男 34例 ,女 2 2例 ,均为浅 度烧伤 ,烧伤面积 6%~ 2 1 % ,平均1 2 .6%。2 治疗方法2 .1 紫草油纱布的制备 将 5 0 0 g菜油煮沸 ,紫草80 g,当归 40 g用网眼纱布包裹 ,放入菜油 ,冷却后 ,弃用紫草、当归 ,放入冰片 1 5 g,再放入纱布块 ,封口灭菌 ,常温下保存。2 .2 使用方法 将浅 度创面清创 ,紫草油纱布湿敷 ,再用敷料加压包扎 ,如无明显渗出 ,不更换紫草油纱布 ,只换敷料。3 治疗结果5 6例患者经覆盖紫…  相似文献   
3.
自1993年~1996年,作者采用半腱肌止点上移治疗痉挛性膝关节屈曲内旋畸形12例(15肢),取得明显效果。 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双侧3例;年龄5~12岁,平均7.5岁;呈剪刀步态者3例,不能走路者2例,内收肌明显痉挛者9例,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内旋畸形;跟腱挛缩者6例,无固定性的屈髋、屈膝畸形。 手术方法及效果:于膝上10cm处后内侧纵行切口,显露半腱肌腱,于膝下近止点处做第二切口,将其切断,自前切口拉出。在膝后外侧股骨外髁处做第三切口,显露股骨外髁,经皮下遂道将半腱肌腱拉入此切口,拉紧后缝合固定在股骨外髁骨膜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5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38例采用Richards钉内固定,B组50例采用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C组62例采用股方肌骨瓣转位移植加多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比三组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88±43)d,B组为(149±32)d,C组为(89±25)d;A组骨折愈合率为73.68%(28/38),B组为90.00%(45/50),C组为100%(62/62);A组功能优良率为47.37%(18/38),B组为68.00%(34/50),C组为93.54%(58/62);C组上述指标与A、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中,股方肌骨瓣转位移植加多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法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更高、功能优良率更高,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鼻甲改良整形术和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2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07例(116侧)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鼻甲改良整形术(A组),115例(122侧)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症状治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65.52%、25.00%和9.48%,B组分别为45.08%、40.16%和1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9 4,P<0.01).A组体征治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64.66%、33.62%和1.72%,B组分别为59.02%、38.52%和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 7,P>0.05).头痛、鼻出血、鼻腔干燥和鼻腔粘连的发生率,A组均明显少于B组(P<0.05);鼻腔结痂和鼻漏的发生率,A组为12.93%和27.58%,B组为19.67%和9.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鼻甲改良整形术在缩小下鼻甲体积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下鼻甲黏膜的生理功能,符合现代微创原则,其疗效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21例额窦黏液囊肿并发眼眶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额窦黏液囊肿并发眼眶症状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9~71岁;病程(出现眼眶症状)1周至3个月.其中1例曾因颅面部外伤行保守治疗,3例因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所有患者均因眼眶症状首诊于眼科,其中眼球突出14例次,视力下降5例次,复视18例次,溢泪3例次.术前均行鼻内镜、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检查,可见鼻腔粘连3例次,鼻息肉5例次;均可见额窦内囊性均质性病变突入眼眶内,其中有颅面部外伤患者额窦腔内可见骨性碎片堵塞窦口引流.合并筛窦囊肿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结果,对其他气传变应原的反应性,并进一步探讨环境接触与其相关性。方法总结102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叶7种气传变应原标准化试液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分析狗、猫上皮变应原的皮试结果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的比例;并根据是否有环境接触分类,比较各组在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狗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占13.80%,猫上皮阳性占6.95%;且98%以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尤以合并粉尘螨、屋尘螨阳性居多。其中21.93%和26.32%环境接触狗/猫的变应性鼻炎相应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无环境接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2.78%和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上皮及猫上皮的阳性率位居前列,其中绝大多数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鉴于环境接触对狗、猫上皮过敏的高危险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饲养、接触宠物。  相似文献   
8.
学术背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寻找肝病的特异性标志物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肝脏的相关研究中,许多有潜在价值的标记物相继被发现。 目的:综合分析蛋白质组学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7-07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liv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7-07 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蛋白质组,肝脏”,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②蛋白质组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共收集到156篇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肝移植关系的文献,纳入32篇。 文献评价:纳入的32篇文章中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背景的文献3篇,有关健康状态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6篇,有关肝脏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23篇。 资料综合: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学科,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生物机体、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器基因编码的全部蛋白质,从整体水平出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在更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发现和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然而目前针对肝病诊断、分期和治疗的策略十分有限。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脏疾病以及肝移植的早期预警、诊断、治疗预后以及肝移植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 结论:随着蛋白组学在肝脏疾病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肝脏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40个胰腺局灶性病变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结果恶性肿瘤80个病灶,良性病灶60个.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0%、85.0%及85.0%,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2.50%、46.67%及55.71%,超声造影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93.15%,阴性预测值为87.93%.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胰腺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最大径≤2cm)的实时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5个≤2cm肝脏局灶性病变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和不能确定,最终诊断经病理学、同期其他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并随访10~30个月。结果:恶性肿瘤65个病灶,良性病灶140个。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0%、90.5%及88.5%,常规超声分别为40.0%、47.6%及42.6%。病灶动脉期高增强及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低增强为诊断恶性的重要指标。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肝脏微小(≤2cm)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