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病人外周血 CD3+T细胞、 CD4+T细胞、 CD8+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 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 PD-1单抗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 2020年 9月至 2021年 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步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人 50例,另外选取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 40例为本研究的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 50例 NSCLC病人和 4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 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 P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所有 NSCLC病人均接受 PD-1单抗治疗,每周期用药前检测 PD-1的表达水平,后通过实体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 iRECIST)疗效评价,将病人分为治疗缓解组和治疗耐药组,观察免疫治疗疗效与 PD-1的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阴性富集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探讨CTC水平与其分子分型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8-18-2016-02 20接受CTC检测的乳腺癌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该院2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D45-/CEP+/DAPI+的CTC,并结合乳腺癌分子分型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2例乳腺癌患者与2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ROC曲线分析,比较不同切点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经计算Youden指数最高为0.390,对应切点为≥2.5,故取CTC个数≥3为阳性指标.152例乳腺癌患者中CTC阳性率Ⅰ~Ⅱ期为41.5%,Ⅲ期为60.0%,Ⅳ期为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60,P=0.009.CTC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原发灶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况及HER2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x2=5.863,P=0.015.结论 CTC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临床分期、是否发生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TC有利于更准确的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