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内脂素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内脂素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S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对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及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将106例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且现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56例(A组),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AECG)、BNP测定,按结果分为SMI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体检时发现ST段改变50例(B组),但无任何症状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并在运动前后分别测BNP,按结果分为SMI组和非SMI组。结果AECG检测:BNP值阳性对照组高于SMI组(P〈0.01),SMI组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SMI组BNP值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呈正相关(r=0.881,P〈0.01);平板运动试验:SMI组的BNP值在运动前、运动后及运动后增加值(△BNP)均高于非SMI组(P〈0.01),且SMI组△BNP值与Duke评分呈负相关(r=-0.861,P〈0.01)。结论BNP可作为SMI筛选生化指标且升高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7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9年于2007年3月5日入院。体检:T36.0℃,P82次/min,R19次/min,BP104/80mmHg(1mmHg=0.133kPa),体重43kg。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及四肢体检正常。术前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心脏超声示:各房室内径正常,室间隔膜周部可见直径5mm回声缺损。X线胸片示:心影形态大小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血气分析示:PaO212.13kPa、PaCO25.17kPa、pH7.425、SaO297.0%。于3月7日行室间隔介入封堵术,置入国产VSD Occluder(直径=8mm)。封堵器释放前后均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g)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71例CHD患者组(其中Gensini积分轻度组24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9例)与29名正常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UA等水平,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CHD组血浆Fg(4.11±0.84)g/L、UA(362.89±155.50)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Fg(3.03±0.34)g/L、UA(290.07±93.80)μmol/L显著升高(P<0.001和P<0.01);并且按Gensini积分分组后各不同冠脉病变组Fg和重度病变组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重度病变组血Fg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Fg和UA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ApoB/A1比值与临床SYNTAX评分(CSS)的相关性,探讨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7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CSS,以分值高低分为高分、中分、低分组。采用Pearson分析各血脂指标与CSS的相关性。结果 ApoB/A1比值在CSS的低、中、高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评分的增高,ApoB/A1比值增加。且ApoB/A1比值与CSS呈正相关性(r=0.269,P<0.001)。结论 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ApoB/A1比值与临床SYNTAX评分(CSS)的相关性,探讨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7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CSS,以分值高低分为高分、中分、低分组。采用Pearson分析各血脂指标与CSS的相关性。结果 ApoB/A1比值在CSS的低、中、高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评分的增高,ApoB/A1比值增加。且ApoB/A1比值与CSS呈正相关性(r=0.269,P<0.001)。结论 ApoB/A1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人单导管双腔起搏器(DDD)和心房感知型起搏器(VDD)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18例老年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单导管DDD和VDD起搏器,并在植入后1周,3-6月分别做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随访时间6月-4年。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单导管DDD和VDD起搏系统。Holter检查显示:VDD和DDD起搏器的工作模式大多为VAT,房室同步起搏率达95%以上。结论:单导管DDD和VDD起搏系统安装简单,无心房电极脱位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PN水平。所有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均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组APN、受累血管病变积分、BMI、Cho、Tg、HDL-c及FBG水平。结果①CHD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依次下降,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下降,低水平的APN水平可能与CHD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