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刀局部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6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群趋向老龄化,而骨关节炎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发病通常在40~60岁之间,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残率达53%[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北京患病率为46.6%,女性高于男性,亦高于美国同龄女性[2],使患者在住房、躯体不适感、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包括咽喉部感染)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据1992年调查,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平均为17.3%[1],50岁以上的人群,一半以上有程度不等的颈椎病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低头工作时间延长,该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80%以上的青少年颈椎处于亚健康状态,30~40岁的人群中59.1%患有颈、腰椎疾病。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钒酸钠(Sodium Orthovanadate,Na3VO4)对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使用酶消化法培养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软骨细胞,以10、20及30umol/L不同浓度Na3VO4干预第三代软骨细胞。培养7d后,用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率,RT-PCR检测Ⅱ型、Ⅸ型胶原和蛋白聚糖(Aggrecan)mRNA的表达,定量RT—PCR检测PTPN1、IGFR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10umol/L Na3VO4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及30umol/L Na3VO4组软骨细胞增殖率下降(q=31.51,81.42,P〈0.01)、Aggrecan(q=52.09,102.55,P〈0.01)和PTPN1(q=7.67,4.74,P〈0.01)mRNA表达降低;(3)30umol/L Na3VO4组Ⅱ型胶原(q=51.46,P〈0.01)、Ⅸ型胶原(q=8.62,P〈0.01)mRNA表达降低;(4)各浓度Na3VO4组IGFRmRNA均增加(q=13.96,7.67,4.74,P〈0.01)。结论20及30umol/L Na3VO4可抑制椎间盘软骨细胞增殖,降低Ⅱ、Ⅸ型胶原、Aggrecan以及PTPN1的mRNA表达,说明Na3VO4对软骨细胞中PTPs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软骨细胞生物学功能。但Na3Vo4对IGFR mRNA无抑制作用,并可能有一定的促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6.
矫形器主要用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与康复,预防、矫正肢体畸形或代偿肢体丧失.下肢矫形器是用于整体或部分下肢的矫形器,是使用最早、最广泛的矫形器.本文应用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1-01/2007-12的相关文献52篇,最终纳入19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了解下肢矫形器的分类、特点及功能,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确定矫形器的装配.综合评价应用设计适宜的下肢矫形器矫正脊髓损伤后截瘫、脑卒中后偏瘫、脑性瘫痪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微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①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微波结合运动治疗组和运动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微波结合运动治疗组采用日本伊藤株式会社型号为PM800的微波治疗仪,工作频率为2450mHz。辐射器距离皮肤5—7cm左右,采用脉冲方式,输出功率为30W,辐射剂量为温热量。治疗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加强患侧上肢无痛范围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手处于下垂位,依次从患侧肩,肘,腕关节至掌指,指间各关节,使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充分伸展。注意肩关节外展的同时配合外旋,被动活动肩关节范围为90o,手法保持轻柔,用力由大到小,2次每日,每次25分钟。对照组予以上述运动治疗,2次每日,每次25分钟。不予微波治疗。③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应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微波结合运动治疗组20例患者和运动治疗组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情况: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VA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疗效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00%和85.00%,两组疗效差异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结合运动治疗可显著减轻疼痛,对患肢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施氏脊柱平衡手法(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施氏脊柱平衡手法--三步九法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采用牵引合温热式低周波综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0次;采用自拟颈椎病症状评分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麻木、颈椎压痛和颈部活动度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缓解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颈椎压痛、颈椎活动度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上肢放射痛、颈椎压痛、颈部活动度等方面改善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步九法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法. 相似文献
10.
复元活血汤合圣愈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合圣愈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复元活血汤合圣愈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莫比可、弥可保治疗。均以3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3.33%,有显著性差异。随疗程增加,治疗组疗效递增趋势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治疗组中21例治愈患者随访至2007年4月,均未复发。结论:复元活血汤合圣愈汤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无论在近期疗效还是在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