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217(zinc finger protein 217,ZNF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7月间于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同期收集临床疑似诊断为胃癌但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疾病的胃黏膜组织30例。采用qRT-PCR检测ZNF217 mRN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ZNF217蛋白表达。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ZNF21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ZNF217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6.911±0.139)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1.372±0.205),P<0.001;ZNF21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也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χ~2=39.910,P<0.001),并且胃癌组织中ZNF217蛋白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增大(χ~2=5.810,P=0.016)、淋巴结转移(χ~2=5.778,P=0.016)及高TNM分期(χ~2=4.806,P=0.028)呈显著正相关。ROC分析提示:ZNF217的表达作为诊断胃癌的价值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0.8附近。结论 ZNF217 mRNA及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ZNF21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恶性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关。ZNF217在胃癌早期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及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颌下腺混合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下腺混合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轴面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平扫7例密度低于正常腺体,4例呈等密度,2例密度不均匀,病灶与正常腺体分界不清,13例患侧腺体均增大,肿瘤均未突出腺体包膜,与周围组织的脂肪间隙仍存在;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腺体,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3例病灶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低密度影。病灶直径1.4-3.2 cm。结论:颌下腺混合瘤CT表现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结合临床病史,CT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和病理变化。结果:①MRI表现:所有12例关节滑膜均增厚,其中3例增强扫描者滑膜明显强化;滑膜软骨瘤病结节呈现五种信号表现:1型.与骨骼肌相比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2型.在所有脉冲序列呈均匀低信号;3型.低信号的结节中心为高信号;4型.与3类似,但在高信号区内散在点状低信号;5型.黄骨髓信号。X线不能显示1型结节,增强扫描者滑膜软骨瘤病结节无强化。3例病变邻近骨质出现外压性侵蚀;②病理变化:大体病理可见增厚的滑膜表面有多发的结节状突起;显微镜下可见滑膜软骨瘤病结节主要有以下特点:可见结节状的透明软骨,结节部分区域被覆纤维组织层;软骨结节中见软骨细胞,软骨结节部分区域钙化和骨化。结论:MRI能准确的反映滑膜软骨瘤病的病理变化,对该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翰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8):4432-4433
目的总结腹股沟区疝应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HS)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使用强生公司生产的PHS对184例腹股沟区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手术时间20~120 min,术后6 h即可下床活动,疼痛轻微,持续1~3 d。无伤口感染,并发尿潴留6例,伤口积液3例,巨大阴囊血肿4例需穿刺抽液。随访4个月~3a,无复发及排异反应。结论PHS能修补和加强耻骨肌孔区域,尤其适用于巨大疝、复发疝和老年疝的修补,尚可用于嵌顿疝的急诊修补、双侧疝的Ⅰ期修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Ad-CD)对直肠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直肠腺癌细胞株HR-8348细胞,将Ad-CD转染HR-8348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D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重组子pcDNA3.1(+)-CD含有完整的CD基因.RT-PCR表明CD基因在HR-8348细胞中表达,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CD基因的HR-8348细胞.FCM检测表明,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能提高直肠癌细胞HR-8348-CD的凋亡率.结论: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作用于HR-8348-CD细胞能够增强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腹痛、背痛、下肢浮肿、消瘦乏力等;CT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有纤维性斑或异常软组织包块;MRI检查发现患者腹膜后硬化斑块、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在T1和T2图像中的密度不同:经CT和MRI诊断患者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分期。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复杂却不特异.其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收治的14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其中68例采用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保留左结肠动脉组),72例采用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回肠造口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保留左结肠动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左结肠动脉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不保留LC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扫总淋巴结数、第三站淋巴结数、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回肠预防性造口率分别为7.35%(5/68)和19.44%(1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行回肠造口)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4.76%(3/63)和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70%(8/63)和24.14%(1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对淋巴结清扫不会产生影响,可减少回肠预防性造口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疝气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n=40)及实验组(腹腔镜手术,n=40),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手术情况等。结果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禁食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手术前,两组患者SPO2、Pa CO2水平及p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两组气腹后10 min、气腹后30 min、放气后p H、SP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对血气指标影响较小,改善预后效果,安全性高,术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