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P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IR)。 相似文献
2.
一、病例简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一过性偏瘫易误诊为脑血管病,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1.例1:患者女性,68岁,2007年6月突然出现意识淡漠,伴言语不清,四肢无力1小时,门诊以脑血管意外收住院。患者诊断糖尿病8年,现胰岛素治疗2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便为早期预防和后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35例与非骨质疏松组37例。通过比较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病程、血磷、血钙等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BMI、空腹胰岛素、糖尿病病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钙、血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低体质量指数、长病程、低空腹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GT)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LF)的疗效。方法:116例经确诊的NAFL同时合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PGT组予吡格列酮15mg,日一次;二甲双胍(Met)组予二甲双胍0.5g,日三次;对照(Con)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6个月。结果:治疗后PGT组肝脾CT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脂肪肝消失率最高,MeT组次之,Con组最低。PGT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最低,Met组次之,Con组最高。PGT组和Met组的空腹胰岛素(Pins)明显低于Con组。结论PGT能够治疗NAFL,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GT)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将14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PGT组。PGT组使用PGT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杲:安慰剂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GT组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RI)、hs—CRP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PGT治疗T2DM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48例老年永久性心房颤动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实验组)和地高辛(对照组)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心肌能量消耗(MEE)及常规结构指标,左心室收缩(LEVF、LVFS)舒张(IVRT、EDT)及整体功能指标(Tei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RWT、LVMI、LVM、Tei指数、cESS、MEE/sys、MEE/min、NT-proBNP 等指标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比索洛尔可改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可以明显降低心肌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主要的病理生理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胰岛β细胞功能往往已减退50%。磺脲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但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会出现继发性口服降糖药失效,此时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尽快将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我国在北京、上海进行的调查显示GERD的发病率为5.77%[1]。GERD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明确。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激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在人体胃肠道和中枢系统均有分布,与消化系统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骆驼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一位受试者根据性别、年龄、运动强度、理想体重及既往生活习惯等规定相应的饮食,采用原治疗方案(即饮食控制+运动+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按推荐服用方法服所提供的20g受试样品,每日两次,治疗3个月,前后共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服用骆驼奶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联合骆驼奶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服用骆驼奶粉后口干多饮、多食易饥、乏力、多尿等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水平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血压、总胆固醇(TC)、餐后2小时血糖(2hPB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骆驼奶联合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高危人群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FINDS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根据FINDRISC评分大小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高度3组,每组各50例,同时选取健康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4组患者BMI、FPG及HbA1c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BMI、FPG、HbA1c与FINDRISC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高危人群组BMI、FP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BMI、FPG、HbA1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且高度组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BMI、FPG、Hb A1c和FINDRISC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BMI、FPG、HbA1c与FINDRISC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