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江苏省疫苗冷链设备的配置和监测系统运用情况.方法 自制调查表进行网络直报,并结合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资料,对全省配置的冷链设备和监测系统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全省125个疾控机构和2232个接种门诊,共建有低温疫苗冷库8座、普通冷库250座,苏南、苏中、苏北冷库拥有率分别为3.77、1.12、0.94座/家;共有疫苗冷藏车150辆,苏南、苏中、苏北分别为1.52、0.96、1.01辆/家;配备疫苗冷藏车150辆、低温冰箱1710台、普通冰箱6694台,冷链设备与监测系统对接率100.00%,实现疫苗存储运输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过程的溯源.发现存在冷链设备配置不足、疫苗运输过程不完备、基层人员培训不足和缺少应急预案和演练等问题.结论 江苏省疫苗冷链设备和监测系统基本保障了疫苗的质量安全,但仍存在不足,需在硬件投入、运输标准化、基层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全省免疫规划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小鼠毒理基因芯片观察红霉素致balb/c小鼠肝脏毒性效应的基因表达谱变化.方法 建立红霉素致balb/c小鼠肝毒性效应模型,利用本室构建的小鼠毒理基因芯片检测1、3、7d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合层次聚类和生物信息数据库检索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步信息分析.结果 各时相组共发现23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基本表达模式分为4群,结合功能分析涉及脂肪分解代谢、蛋白质合成与降解、氧化应激、炎症发生、凋亡相关信号转导等多方面机制.结论 毒理芯片的检测展示了红霉素致肝脏毒性效应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基本轮廓,为进一步阐明其肝毒性机制提供了众多线索.  相似文献   
3.
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Balb/c小鼠肝脏毒性的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毒理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肝脏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构建的小鼠毒理基因芯片和环磷酰胺及异环磷酰胺致Balb/c小鼠肝毒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相点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合层次聚类和生物信息数据库检索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两种药物作用后引发小鼠肝脏多种基因表达改变,分析发现类似的表达谱变化趋势如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上调,抗氧化相关基因失衡,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异常改变等均存在于两种药物组,提示两种药物存在多种共同的肝毒性效应机制。结论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有共同的肝脏毒性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四环素致BALB/c小鼠肝脏毒性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毒理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四环素肝脏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本室构建的小鼠毒理基因芯片和四环素致BALB/c小鼠肝毒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和时相点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利用Gene OntologyConsortium分析系统并结合层次聚类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四环素作用后引发肝脏多种基因表达改变,聚类分析发现高、低剂量四环素作用的表达谱明显差异,高剂量各时相点差异基因聚类分为4类,涉及的分子机制包括能量代谢抑制,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增加,抗氧化体系受损,信号转导基因表达改变促进凋亡发生,以及药物代谢相关酶系基因抑制等.结论毒理基因芯片技术能够为我们在分子水平上提供四环素对小鼠肝脏毒性损伤机制的众多线索,为进一步生物学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m1A相关基因在多个数据库中差异表达情况与临床参数建立新的胰腺癌风险评估模型,为胰腺癌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m1A相关基因在TCGA-GTEx数据库中的差异表达,利用Cox分析与LASSO回归构建胰腺癌预后风险模型,搭配GEO数据库和本中心胰腺癌病例的基因表达和临床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与敏感性。结果:筛选出CRLS1与C7orf50两个基因共同构成风险模型,本研究系统验证了该模型有预测胰腺癌预后的显著效能,该模型联合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具有更强的预后预测能力。结论:该模型是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6.
Fas-Fas配体(Fas-Fas ligand, Fas-FasL)信号通路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变态反应中的作用鲜有报道。为研究Fas-FasL信号通路在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者用木瓜蛋白酶建立小鼠急性哮喘模型,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WT小鼠与Fas敲除(Fas knockout,Fas KO)小鼠在初始状态及木瓜蛋白酶诱导哮喘时髓系细胞及T淋巴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并通过HE染色和PAS染色分别检测了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初始状态下Fas KO小鼠与WT小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髓系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而在哮喘模型中,Fas KO小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减少,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Fas信号通路能够促进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研究为探索Fas-FasL信号通路在哮喘模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21年江苏省0~6岁儿童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 -IPV/Hib五联疫苗,以下简称五联疫苗)接种率。方法 通过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儿童建立2015—2021年出生队列,计算各年度出生队列五联疫苗接种率。结果 截至2021年底,江苏省0~6岁儿童出生队列五联疫苗1~4剂累计分别接种47.39、44.19、40.27 和21.71万剂,累计接种率分别为7.65%、7.14%、6.50%和3.51%。苏南地区五联疫苗接种率高于其他地区,常住儿童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但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结论 2021年江苏省0~6岁儿童出生队列五联疫苗接种率呈上升趋势,需通过健康宣教和扩大供应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9年江苏省人二倍体和Vero细胞肠道病毒71型(EV71 - HD和EV71 - Vero)灭活疫苗接种率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在江苏省接种EV71疫苗所引起的AEFI个案数据,通过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受种者接种信息和接种剂次数,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江苏省共接种EV71疫苗634 879剂次,第一和第二剂次接种率分别为7.5%和6.5%;共报告EV71疫苗AEFI 344例,报告发生率54.2/10万剂,其中EV71 - HD和EV71 - Vero分别报告207例和137例AEFI,发生率分别为52.0/10万剂和57.9/10万剂。不良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症状主要为发热、烦躁和疲倦乏力,异常反应症状主要为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男女性别比例均为1.5∶1。以6~23月龄儿童发生率较高。结论 两种 EV71 疫苗在常规接种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以一般反应为主,未有严重AEFI报告,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江苏省儿童水痘疫苗(Varicella vaccine, VarV)接种率和疑似预防接种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发生率。方法 通过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AEFI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江苏省2022年1-6岁儿童VarV接种信息和2021-2022年VarV AEFI信息,分析第1剂次和第2剂次VarV(VarV1和VarV2)接种率以及AEFI发生率。结果 研究对象VarV1、VarV2接种率分别为63.35%、48.12%;VarV1接种率从1岁的76.30%下降至6岁的49.20%,VarV2接种率从4岁的52.23%下降至6岁的44.85%。VarV AEFI总报告发生率为46.83/10万剂(1 027例),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分别为44.91/10万剂(985例)、1.60/10万剂(35例)。在不良反应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发热、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分...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观察转染recO基因对紫外线(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抗氧化能力及某些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从抗辐射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r)中克隆recO基因连接到pcDNA3.1/NT-GFP-TOPO载体上并转染HSF细胞,recO转染组分别以0、30、90、120 ml/cm2的紫外线(UVB)进行照射,同时设未转染空白组及转染空质粒组2个对照.检测各组受试细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UVB照射24 h后,未转染空白组和转染空质粒组总SOD活性水平随UVB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MDA、LDH、IL-6及TNF-α含量则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转染recO组细胞在接受与对照组同等剂量的UVB照射后,SOD分泌增加,IL-6分泌减少,在30~120 mJ/cm2剂量范围内与2个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DA、LDH及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转染recO基因对UVB照射引起的HSF细胞氧化及某些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