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fitonei,PMP)是一种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腹水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临床罕见,女性为多,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腹腔穿刺出胶冻样液体应考虑该病。我们最近发现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接受内镜检查的人群中Barrett’s食管(BE)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同期同人群中食管腺癌的患病情况。方法以我院近4年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内镜疑诊的BE患者取活检,病理标本见到真性杯状细胞确诊为BE。分别研究4年间BE的总体患病率、各年度病例患病率及各年龄组患病率,同时研究BE的内镜下形态和同期食管腺癌的患病情况。结果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69544例中,共检出BE105例,BE的总体患病率为1.51‰(95%CI1.27‰~1.75‰),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5例及50例,两者在平均年龄和患病率间均无差异。近四年的年度病例患病率分别为2.15‰、1.23‰、1.41‰及1.39‰,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8,X2=4.92)。随着年龄增长,BE的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各个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2=6.07,P〈0.01)。除典型的内镜下表现外,部分BE患者可表现为食管炎、食管溃疡等。BE的内镜下形态以岛形最多见(51.35%),舌形次之(35.14%),全周形最少(13.51%)。食管腺癌占同期所有食管癌的比例仅为4.68%,且近四年该比例并未明显升高。结论近4年江苏地区所有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者中BE总体患病率约为1.51‰,该比例在过去四年间并没有明显升高,但随着年龄增长其患病率逐渐增加。食管腺癌占所有食管癌的比例仍很低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方法探讨柴芍承气汤加味银杏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胰腺损伤及血中PAF、TNF-α、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J组)、SAP模型组(M组)、柴芍承气汤组(C组)、加味柴芍承气汤组(Z组),各组又按制模后规定时间分为6、12、24h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牛黄胆酸钠胰胆管注射法制备SAP大鼠模型,J组大鼠仅于剖腹手术后轻轻翻动胃与十二指肠。制模后,C组给予柴芍承气汤灌胃,Z组给予柴芍承气汤加味银杏叶鼻饲,J组与M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大鼠处死后取胰腺组织,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胰腺组织损伤情况。制模后,按规定时间点取大鼠动脉血,分别测定各组血中PAF、TNF-α、IL-8水平变化。结果 M组胰腺组织损伤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血中PAF、TNF-α、IL-8水平逐渐增高;C组较M组胰腺组织损伤减轻,血中PAF、TNF-α、IL-8水平均降低;Z组较C组血PAF水平下降。结论柴芍承气汤加味银杏叶可通过降低SAP大鼠血TNF-α、IL-8和PAF水平,对胰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其较柴芍承气汤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1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概要1983年Mazur和Clark鉴别了胃肠道平滑肌瘤与间质瘤,首先命名其为"胃肠间质瘤"。它是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组织学上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呈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内镜超声检查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生长速度.方法采用内镜超声检查对1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患者每6个月进行跟踪检查一次,测定平滑肌瘤的最长径(A,mm);并计算出每月的生长速度.结果以最大径为10~20mm平滑肌瘤为最多见.肿瘤最大径A≤10mm者生长速度为(0.052±0.034)mm/月,10mm<A≤20nn者为(0.115±0.083)mm/月,20mm<A≤30mm者为(0.247±0.106)mm/月,30mm<A≤40mm者为(0.386±0.135)mm/月.肿瘤最大径于30至40mm之间的生长速度较肿瘤小于10mm者明显加快(P<0.05).结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以最大径10~20mm者多见,肿瘤最大径大于30mm者生长速度较快,须密切随访;肿瘤最大径较小(小于10mm)时可延长患者内镜超声检查的复查时间.  相似文献   
6.
不同型号的金属夹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消化内镜下开展了很多治疗,内镜设备以及附件的发展亦口新月异,因此对于各种设备及其附件性能的掌握给内镜室护士的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既往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以组织胶(α-氰基丙烯酸,TH胶)为主要栓塞材料的PTVE治疗,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的改变,以及侧枝静脉栓塞前后脾静脉压力.结果 (1)在平均8.3个月的随诊期内,患者再出血率为15%,无死亡病例.(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能和外周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3)PTVE治疗前,未经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者脾静脉压力显著高于接受过手术治疗者,PTVE治疗后2组患者的脾静脉压力均有显著性升高.结论 PTVE可能对肝硬化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症,甚至并发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溃克灵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肠黏膜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溃克灵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TNBS法(100mg/kgTNBS+50%的乙醇0.25mL)灌肠复制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柳氮磺吡啶)组、溃克灵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共6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血清IL-8含量及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含量显著升高(P〈0.01),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溃克灵大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L-8含量(P〈0.01),降低结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P〈0.01)。结论:溃克灵对UC大鼠有治疗作用,降低IL-8含量,降低结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部位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小肠、结肠、回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1月住院诊断的103例患者,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对其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3例,诊断时年龄12~70岁。以20~29岁为高峰期,30~39岁次之。病变部位位于小肠(L1)的39例(38%),结肠(L2)的16例(16%),回结肠(L3)的48例(46%),发病年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1型临床诊断年龄明显高于12型(P〈0.05)和L3型(P〈0.01),且肠梗阻发生率远远高于L3(P〈0.05)。L1型中通过胶囊内镜协助诊断的占L1型的30.8%,结肠镜协助诊断的占44%;L2、L3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分别占87.5%、83.3%,通过手术确诊的L1患者(9例)占手术确诊病例的47.3%,但与12、L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考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轻度23例(22.3%),中度58例(56.3%),重度22例(21.4%),回结肠受累者(L3)重度患者13例,占59.0%,与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中L1型较多以诊断延迟、急诊需手术治疗为特点;L3型则因病变范围较广,并发症及全身表现严重,重型多见。需重视发病早期胶囊内镜和回结肠镜检查的重要作用,减少手术发生率,延缓患者首次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动力学监测在贲门失弛缓症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  徐肇敏 《江苏医药》2000,26(7):538-539
目的 为探讨动力学监测在诊断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价值。方法 对 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Achalasia ,AC)及 10例正常人 (HS)进行连续食管压力监测。结果 AC组与HS组相比 ,下食管括约肌 (LES)压力 (mmHg)分别为 41 3± 16 5和 18 2± 10 1,AC组明显增高 (P <0 0 1) ;LES长度 (cm)相似 ,分别为 3 40± 0 5 0和 2 90± 0 2 5 ;LES松弛率 (% )明显减低 ,分别为 44 8± 3 9和92 1± 3 6 (P <0 0 0 1) ;食管体部中、下段AC组均为同步非推进性蠕动 ,收缩幅度降低 (P <0 0 1) ,收缩时限明显延长 (P <0 0 1)。结论 食管测压是一种诊断AC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