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c-Jun氨基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性蛋白Beclin1、髓样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蛋白和B淋巴瘤-2基因相关X(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均采用线拴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72 h。造模前,实验组先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3μg·μL^(-1)SP600125溶液10μL,1 h后进行MCAO制模。以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MCAO后JNK与Beclin1的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测定MCAO后JNK、Beclin1、Mcl-1和Bax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的JNK条带光密度值分别是0.11±0.05,0.83±0.03,0.56±0.04;这3组的Beclin1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14±0.04,1.77±0.05,0.86±0.05;这3组的Mcl-1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17±0.03,0.79±0.04,1.46±0.05;这3组的Bax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26±0.05,1.15±0.06,0.47±0.04。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JNK、Beclin1、Mcl-1和Bax值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JNK、Beclin1和Bax值均明显下降而Mcl-1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通过抑制JNK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Bax与Beclin1的表达、上调Mcl-1蛋白表达,推测JNK可能参与调节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自噬。  相似文献   
2.
平山病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泳  唐荣华  唐洲平  雷惠新 《临床荟萃》2007,22(17):1256-1257
患者,男,19岁,主诉右上肢肌肉无力、萎缩2年半。2年半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手无力,握力减退,随后出现手指伸直困难,手部遇冷水刺激感僵硬、发绀、疼痛,右手肌肉萎缩。曾于外院就诊,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服用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等治疗,症状无好转,仍缓慢发展至右手前臂肌肉萎缩。否认外伤史、毒物接触史和家族遗传史。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流利,思维敏捷。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右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4级,夹纸试验( );右手平举轻微震颤,右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蚓状肌明显萎缩变薄。右侧前臂尺侧中下2/3肌肉萎缩明显,呈斜坡状。右侧…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其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血栓前状态(PTS)是指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不平衡导致的一种血栓倾向,涉及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凝血、抗凝和纤溶因子及血液黏度等多种因素,表明机体正在形成血栓,但尚未发生栓塞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后循环血流速度变化的观察,以期发现其主要关联供血系统。方法将临床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患者50例,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前循环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后循环探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观察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后循环血流速度均出现异常,后循环血流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前循环。结论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异常以后循环为主,但不排除前循环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02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3%(423/496)患者以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13.1%(66/496)出现头晕或眩晕,意识障碍占27.5%(138/496),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8.2%(292/496),脑膜刺激征阳性72.5%(364/49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阳性率54.1%(93/172),病因以动脉瘤最常见占20.1%(101/496).绝大部分预后好,老年人病死率高.结论 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脑血管造影常可明确病因,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偏瘫是后天性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为了提高对本病病因的诊断水平,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文就1984年4月至1988年4月我科收治的75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及病因:75例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及病因见表1,平均年龄7.2±6.7岁,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MMP-9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常规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并在第1天、第3天、第8天、第14天时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比MMP-9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MMP-9浓度降至正常,MMP-9浓度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特别在大面积梗死亚组。结论MMP-9血清浓度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大小成正比。经药物治疗后,MMP-9血清浓度无高峰出现,呈缓慢下降曲线,醒脑静注射液干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脑氧摄取分数(OEF)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症组32例,非重症组26例,通过颈内静脉置管采血检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同时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计算OEF。比较2组SjvO_2和OEF,并分析两者与GCS、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以及OEF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患者SjvO_2明显升高,O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jvO_2与GCS、GCS-P、GOS呈负相关,OEF与GCS、GCS-P、GOS呈正相关(P<0.01)。OEF≤30%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OEF>30%患者(P<0.01)。结论 OEF可作为老年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后,评估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a2+及其通道mRNA在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原位杂交和Northern杂交技术,对戊四氮慢性致大鼠在致不同时段海马内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大鼠在癫形成早期海马不同亚区内α1A、α1D、α1E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α1B亚单位mRNA在CA1区和齿状回表达水平下降,而α1C-Ⅰ、α1C-Ⅱ表达无明显变化。充分点燃期仅α1B亚单位mRNA水平在CA3区明显升高。最后一次癫发作后第28天,各亚单位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致过程中,VDCCα1亚单位m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结果可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模式而在癫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测定61例急性期Bell's麻痹患者7项免疫指标,部分病例在病后1个月复查。发现急性期IgG、LTT、E-RFC均显著增高,发病1个月内IgG有逐升后降的趋势,而LTT、E-RFC升高后较恒定。预后差的患者急性期IgG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提示Bell's麻痹同时有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异常,可能为Ⅲ、Ⅳ混合型变态反应。BP的病理自限性可能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