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监护仪测定 12例患者在自主呼吸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条件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自主呼吸相比 ,辅助 控制 +呼气末正压 (A C +PEEP)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PSV +CPAP)模式时 ,心排血量 (CO)、心脏指数 (CI)、收缩血压 (SBP)、舒张血压 (DBP)及平均动脉压 (MBP)均降低 (P <0 0 1)。A C模式和PSV模式时 ,CO明显下降 (P <0 0 1) ,CI也有所下降 (P <0 0 5 ) ,而SBP、DBP及MBP无统计学差异。与PSV比较 ,A C、A C +PEEP和PSV +CPAP的最大吸气压力 (PIP)和平均气道压 (Paw)明显增高 (P <0 0 1)。与A C比较 ,A C +PEEP和PSV +CPAP的PIP和Paw明显增高 (P <0 0 1) ,PSV的PIP和Paw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A C或PSV通气模式可引起CO及CI降低 ,但不影响动脉血压。A C +PEEP或PSV +CPAP通气模式不但引起CO及CI降低 ,而且导致动脉血压下降。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决定于Paw。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其联合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植入心脏双腔起搏器治疗患者的资料, 根据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新发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烟酒史等)和随访资料(包括起搏模式、起搏比例及植入后用药)等, 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结果入选223例患者, 年龄(70.23±8.88)岁, 其中男113例, 随访(17.94±9.05)个月。①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45例(20%, 45/223), 包括症状性房颤21例(47%, 21/45)和心房高频事件(AHRE)24例(53%, 24/45), AHRE中亚临床房颤(SCAF)10例(42%, 10/24)。②新发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房性早搏百分数、平均心率及最快心率、心室起搏百分数、起搏模式、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4.
内镜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应用。以减少一期切除吻合术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在围手术期应用内镜技术治疗的20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0例病人成功18例(90%),其中13例肠道肿瘤行经内镜放置减压导管,球囊扩张肿瘤狭窄部。7例急性乙状结肠扭转行内镜减压复位,无肠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成功的18例择期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应用内镜技术安全可行,且能降低一期切除吻合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 1992年~ 2 0 0 1年共收治肝损伤 12 6例 ,其中严重肝损伤 5 6例。现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年龄 5~ 5 9岁 ,平均2 8 3岁。损伤原因 :开放伤 2例 ,1例为刀伤 ,另 1例为直径 2 2cm铁棒戳伤。钝性伤 5 4例中 ,交通伤4 1例 ,坠落伤 8例 ,重物压伤 5例。 5 6例均有右上腹部压痛 ,伴有腹膜炎体征 4 8例 ,伴休克者 4 2例。损伤部位 :肝右叶 33例 ,肝左叶 14例 ,左右叶 9例 ,其中累及肝门部 10例。合并伤 4 7例 ,其中腹内合并伤 32例 ,依次为 :肾损伤 2 4例 ,脾破裂 5例 ,门静脉 (包括门静脉左右主干 )损…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94例胃癌(Ⅰ期1例,Ⅱ期20例,Ⅲ期46例,Ⅳ期27例,病理类型主要为未分化癌、低分化癌和腺癌),行扩大根治术(R_2~+式),选择性切除部分第3站淋巴结,全组3、5年生存率高于50%和45%。Ⅰ、Ⅱ、Ⅲ3期之3、5年生存率高于69%和61%。认为对Ⅱ、Ⅲ期胃癌应采用R_2~+术,对Ⅳ期不宜强行本术。胃癌切除加脐静脉置管化疗对减少肝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有所益,值得进一步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估希氏束起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检索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评估希氏束起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疗效相关文献,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中患者基线资料及随访前后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起搏阈值等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研究,包括539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70.9岁。meta分析结果显示,希氏束起搏显著缩短QRS波时限(WMD=-51.51 ms, 95%CI=-59.50~-43.52,P0.01),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WMD=10.91%, 95%CI=7.55~14.27,P0.01)。然而与基线相比,希氏束起搏阈值存在上升趋势(WMD=0.26 V,95%CI=0.15~0.36,P0.01)。结论希氏束起搏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希氏束起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中2种不同切口缝合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首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822例患者,按拟行切口缝合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A 组412例采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包括单腔起搏器86例,双腔起搏器268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9 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D)39例;B组410例,使用连续皮内缝合,包括单腔起搏器82例,双腔起搏器271例,ICD 22例,CRT/D 35例。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B 组[(3.6 ± 1.5)min vs.(5.1 ± 1.8)min,P < 0.001];A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5.16 ± 0.56)d vs.(6.18 ± 0.39)d,P < 0.001)];A组术后囊袋压迫时间明显短于B组[(6.5 ± 1.8)h vs.(8.7 ± 2.0)h,P < 0.001)];所有患者术后共有31例囊袋血肿,A 组明显少于B 组(2.42% vs. 5.12%,P < 0.05);所有患者均Ⅰ期甲级愈合,55例患者切口瘢痕较大,A 组明显少于B 组(4.37% vs. 9.02%,P < 0.05)。结论:采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明显缩短切口缝合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囊袋血肿和切口瘢痕的发生率,适合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者韩某,女,50岁,主因"阵发性胸痛3年,再发1周"收住我院心内科。该患者自3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胸痛,呈针刺样,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静息后可缓解,未规律诊治。既往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LYRM1基因过表达对P1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LYR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TM 3.1/myc-HisB-LYRM1)和空载体pcDNATM 3.1/myc-HisB,分别转染P19细胞,通过G418筛选2周,建立稳定过表达人LLYPM1基因的P19细胞系.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稳定表达细胞株.将稳定转染pcDNATM3.1/myc-HisB-LYRM1载体质粒和空载质粒的P19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37℃孵育24 h以诱导细胞凋亡,收获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建立了稳定转染LYRM1的P19细胞系,成功地表达了目的 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过表达LYRM1基因的P19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结论 LYRM1基因具有抑制P19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