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正常离体子宫薄层数据采集的方法及意义. 方法 将2例人正常离体子宫分别行双侧子宫动脉及双侧子宫静脉插管,通过精确的压力控制装置,分别注入适量明胶氧化铅灌注液,借助专用模具以及订制机器铣床实现低温冷冻包埋、连续等间距铣削、采集数据. 结果 共获得分辨率为5 184×3 456像素的薄层数据510张(每张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5例因各类妇科疾病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盆腔MRI检查的患者,利用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FSE-T2WI)序列对其行不压脂轴位高分辨薄层扫描,将采集的原始Dicom3.0数据集导入Mimics10.01软件中行骨盆三维重建及测量。结果:成功构建了在体女性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解剖结构清晰、形态逼真、表面光滑,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骨盆的形态,并完成骨盆的三维测量。其中1例的数值如下:髂棘间径211.39mm,髂嵴间径236.31mm,骨盆入口前后径115.05mm,骨盆入口横径121.80mm,中骨盆横径106.10mm,坐骨结节间径114.96mm,耻骨弓角度93.7°。结论:基于MRI构建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是一种研究女性骨盆的新方法,具有立体感强、无辐射、可进行三维测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女性盆底肌群是盆底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解剖与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将复杂的盆底肌群以数字化三维模型方式再现在人们眼前,已逐渐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阐述女性盆底肌群解剖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其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的妊娠结局,以及肌瘤位置对妊娠率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84例有生育要求和497例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妊娠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截止2011年4月,本研究中有50例患者60次妊娠。其中有妊娠要求组共30例39次妊娠,无妊娠要求组共20例21次妊娠。(2)有妊娠要求组妊娠结局为分娩26次(自然分娩9次,剖宫产17次),人工流产4次,自然流产5次,异位妊娠1次,宫内死胎3次(同1人);无妊娠要求组均行人工流产;(2)分娩的26例患者中,发现产科并发症7例26.92%(7/26),其中子痫前期1例3.85%(1/26)、胎盘前置状态1例3.85%(1/26)、早产4例15.38%(4/26)、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3.85%(1/26);(4)有妊娠要求的单发性肌瘤组(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不明)和多发性肌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5.00%、59.09%、62.50%、14.29%和27.58%;单发浆膜下肌瘤组无产科并发症发生,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UAE后可正常妊娠,但自然流产率、胎盘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黏膜下和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摘要患者24岁,孕3产0,2008年人工流产1次,2009年孕4月自然流产1次。因停经20+6周,自然流产后胎盘未排出1d急诊转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0年6月18日。于2010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阵痛伴阴道少量流血,少于月经量,急诊就诊于外院,入院妇科检查时宫口已开,入院2h后娩出一死女胎。娩胎后半小时胎盘未排出,予手取胎盘术,仅取出部分胎盘组织(大小不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女性骶前静脉丛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2011年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CTA原始数据集,利用Mimics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及静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出的盆腔静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地显示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及其初级属支,骶前静脉丛亦清晰可见。与重建的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配准融合后,骶前静脉丛的解剖走形及引流区域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尤为关键的是,骶前无血管区也可清晰显示。结论基于CTA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研究在体女性骶前静脉丛的好方法,可清晰显示骶前静脉丛及骶前的无血管区域,从而为阴道-骶骨固定术提供个体化的解剖学依据,并有效地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女性盆底肌群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因各类妇科疾病行盆腔MRI检查的患者20例,对其行高分辨薄层轴位扫描。将采集的Dicom3.0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10.01软件中行女性盆底肌群的三维重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女性盆底肌群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表面光滑、层次分明、形态逼真,可以进行任意角度旋转以便观察盆底肌群的形态及其空间毗邻结构。利用软件测量工具还能够对肌肉形态进行定量研究。结论女性盆底肌群数字化三维模型是研究女性盆底肌群的好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联合Mimics软件、Geomagic软件及UG软件,对基于CT三维重建的女性骨盆测量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骨盆测量径线的数量及精确性。方法选取2010年11月因各种疾病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CT检查的患者20例,获取其CT平扫期原始数据,然后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构建出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软件中的分割功能,分割出右半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基于全骨盆及右半骨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应用UG软件对相关径线及角度进行测量。结果成功地测量出了所有的径线,对耻骨弓角度的测量进行了改进,同时对Mimics软件不能测量的骨盆入口后矢状径、中骨盆后矢状径及出口后矢状径进行了准确的测量。结论改良CT三维重建女性骨盆测量方法能更好地对女性骨盆进行全方位、无障碍的测量,对女性骨盆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 方法 采用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子宫肌瘤患者的CT-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构建其骨盆、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并配准融合. 结果 构建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