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在肺结核CT征象群分类的价值,为继发性肺结核病的CT分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243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涂阳、涂阴肺结核分别为129例和114例)的肺内CT征象分为13种,应用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继发性肺结核进行影像分类.并比较在涂阳、涂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因子分析后可形成5个公因子,即播散因子、实变因子、小叶中心正因子、小叶中心负因子、空洞因子。经聚类分析后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类型分为5个类别,分别为空洞播散型59例(24.3%)、空洞为主型34例(14.0%)、气道播散型32例(13.2%)、实变为主型54例(22.2%)和结节型64例(26.3%)。涂阳、涂阴肺结核2组间类别构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涂阳组空洞播散型、实变型明显多于涂阴组;而涂阴组结节型明显多于涂阳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可较好地对活动性肺结核的复杂CT征象进行科学分类,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特别是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CT评价创伤性脑损伤(TBI)合并出血的作用,探讨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25例TBI患者均接受16排MSCT和1.5T MR检查,对SWI图像采用SWI最小密度投影(SWI MinIP)观察出血灶,利用SPIN软件测量SWI MinIP及CT图像上出血灶面积及数目,并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临床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组间的差异。结果 TBI患者SWI MinIP图像较相应层面CT图像显示的出血灶面积大(P=0.021),显示的出血灶数目多(P<0.05);且SWI和CT显示出血灶面积、数目均与临床GC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SWI和CT显示预后差的TBI患者出血灶面积及数目均大于预后好者(P均<0.05)。结论 与CT相比,SWI检测TBI患者出血灶的敏感度和评价出血灶的面积与数目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并在评价TBI损伤程度及预后方面与临床评分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化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A扫描方案。方法 对45例受检者行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共进行22期相扫描,并采用3种扫描方案,选取第10期相灌注图像重建CTA图像,其中A组为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及低噪声指数(噪声指数=2),B组为管电流325 mA,C组为ATCM及稍低噪声指数(噪声指数=2.5);3组其余各期相均采用ATCM技术且噪声指数设定为8;3组扫描方案的管电压均为100 kV。记录辐射剂量相关参数,比较CTA、CTP图像的噪声(SD)、SNR、CNR及不同部位脑实质各灌注参数值及CTA、CTP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 3组有效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ED明显高于B、C组(P=0.043、0.001);3组CTA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0.545、0.575、0.900),CTP图像相应部位图像噪声、SNR、各灌注参数值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ATCM技术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检查可通过适当增加噪声指数减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肿瘤全域对比分析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hemangioma meningioma,HM)与血管周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hemanyiopericytoma,HPC)的T1WI、T2WI以及T1增强图像纹理参数的差异,并评估纹理分析方法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HPC患者与9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磁共振成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平扫以及T1增强扫描。利用Omni-Kinetics软件后处理后得到3D感兴趣区的T1、T2以及T1增强信号强度直方图信息及其所有纹理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在T1增强信号强度图像纹理参数中的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均方根值、平均差、偏度、均一性、第5、10、25、75、90百分位数,以及T2信号强度图像纹理参数中的偏度、均一性、第5、10、25百分位数、集群阴影、集群突出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T2信号中以均一性0.79为阈值鉴别二者诊断能力最佳(曲线下面积=1.0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100%。结论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T2以及T1增强信号强度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为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之间的鉴别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儿癫痫发作与头颅MRI提示的脑皮层钙化和萎缩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至2013年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确诊为Sturge-Weber综合征的14例患儿进行MRI检查,其中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4.15岁±2.84岁(0.8~10.0岁)。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为单侧大脑半球。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及轴位T1WI、轴位FSE T2WI、SWI及增强后轴位T1WI。观察所有图像以确认脑内病变位置及范围;利用SPIN软件观察钙化情况并进行评分。在T2WI上测量病变累及层面两侧脑半球的面积并计算得到脑萎缩比值(BAR);记录每个患儿的临床资料:首次癫痫发作年龄、癫痫发作频率(SSF)及癫痫持续时间以及IQ评分。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7.0版进行数据分析:对钙化评分、脑萎缩比值与临床状况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4例SWS患儿患侧脑实质均发生不同程度脑萎缩,7例出现皮层钙化,BAR与钙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P=0.00)。BAR与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77,P=0.00)。同时,BAR与患儿的IQ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5),即萎缩程度越重则患儿智力水平越低。有明显钙化(评分=2)的患儿IQ评分均值比无皮层钙化的(评分=0)明显降低(55±42,96±13,P=0.03)。结论 Sturge-Weber综合征脑萎缩程度与癫痫发作时间有关联性,首次癫痫发作越早,脑萎缩越明显;患儿脑萎缩、皮层钙化的程度也与其智力水平具有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动态磁敏感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在星形细胞瘤分级及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18例星形细胞瘤、14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常规MRI及DSC-PWI检查.分别测量脑肿瘤实质及瘤周区的平均局部脑血容量(rCBV)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值、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局部达峰时间(rTTP).肿瘤不同区域之间、星形细胞瘤不同级别之间、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之间的灌注参数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肿瘤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实质、近侧瘤周区和远侧瘤周区rCBV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瘤内实质rCBF值明显高于近瘤区.高级别星形细胞实质rCBV值和rCBF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rTTP值明显低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以rCBV值1.45为阈值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转移瘤实质的rTTP高于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近瘤区rTTP、远瘤区rCBF低于转移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实质rTTP低于转移瘤.结论 DSCPWI能够定量评估肿瘤实质和瘤周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四肢血管与周围病变组织之间关系,为临床科室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对8例患及4例正常人进行四肢CT血管造影检查,3例同时行DSA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plus四层螺旋CT机,经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ultravist,扫描方式是螺旋扫描,螺距为6:1,层厚1.25~2.5mm,间隔为1.25—2.5mm,高速方式(HS),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300mA,重建方式为标准重建,扫描时间(rotation time)为0.5~0.6s/转,扫描完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ADW3.1),进行图像后处理,行三维容积显示(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从各种角度观看血管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8例患中,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例,深部静脉血栓2例,恶性骨肿瘤1例,外伤性血管断裂术后复查2例,前臂骨囊肿行骨移植术后复查1例,前臂血管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较好地显示四肢血管影像,便于观察血管与病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拟定;与DSA相比,MSCTA创伤小,并能观察到血管与周围骨、肌肉、病变等组织间的结构关系;MSCTA是四肢血管性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苍白球(globus pallidum,GP)与额叶白质(frontal white matter,FWM) T1、T2比值在足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75例临床确诊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HB)的新生儿,根据苍白球T1WI信号分为46例信号正常组(HBn组)和29例信号升高组(HBh组);同期收集44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组).测量双侧GP与FWM的信号强度并计算GP/FWM的T1、T2信号强度比值(简称T1比值、T2比值).比较3组间各比值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AUCs比较采用Delong检验.分析各比值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T1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H=112.254,P<0.001),HC、HBn、HBh组T1比值中位值依次增高,为2.14(1.87,2.52)、2.41(2.10,2.60)、3.08(2.81,3.43).ROC曲线分析显示,当T1比值分别以2.675、2.655、2.155作为阈值时,HC-HBh组、HBn-HBh组、HC-HBn组之间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73、0.926、0.63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48、0.898;0.983、0.795;0.707、0.528.此外,HBh组T2比值[0.66(0.65,0.68)]显著低于HBn组[0.69(0.66,0.72)]和HC组[0.70(0.68,0.73)],调整后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T2比值具有一定鉴别诊断能力(AUC=0.726、0.798).HB组T1、T2比值与TSB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T1和T2相对比值可用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其中T1比值诊断效能最佳,尤其能够提高对内眼不可见的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