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7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07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1055篇
内科学   520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141篇
特种医学   3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19篇
综合类   2303篇
预防医学   896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859篇
  3篇
中国医学   843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性痤疮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地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2、4、6周后的皮损减少率,3个月后随访,观察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0/45)、80.00%(36/45)、95.56%(43/45),对照组分别为35.56%(16/45)、55.56%(25/45)、86.67%(39/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较好,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药治疗,研究组注射玻璃酸钠,对照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罗哌卡因混合液。术前、术后均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2组术后即时和术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术前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时、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Hc=9.89、9.69,均P<0.05)。2组术后即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玻璃酸钠可有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其术后远期效果优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罗哌卡因混合液。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同意阴道试产单胎足月头位产妇101例,随机选取分娩镇痛产妇70例为观察组,其中硬膜外分娩镇痛(E组)36例,腰-硬联合分娩镇痛(C组)34例,同期未镇痛产妇31例为对照组(N组)。记录产妇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阴道分娩、产钳助产、子宫破裂情况,记录镇痛前、给药后5、10、20 min产妇NRS评分和Bromage评分。结果与N组比较,E组和C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延长(P0.05);E组出血量高于N组及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第一、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阴道分娩、产钳助产、子宫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后E组和C组NR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E组比较,C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安全可行,不降低阴道分娩率,不增加出血量以及产钳助产、子宫破裂发生率。腰-硬联合分娩镇痛较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新型放射防护管理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以期为同类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对比新型管理模式前后的做法及管理成效。结果 新型放射防护管理模式完善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结论 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的积极监管、放射工作人员对防护工作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与积极配合、行政监管部门主动监督检查是放射工作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监管过程中部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将使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张亚平  冯茜  干洪洲 《世界中医药》2020,15(8):1175-1178
目的:探讨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对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76.27%(P<0.05)。治疗后2组咽痛、干咳、咽黏膜充血水肿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唾液中SIgA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养阴利咽饮与玉液散吹喉联用可降低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升高唾液中SIgA含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洪帅 《黑龙江医学》2019,43(1):49-50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分别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CBDE)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城市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RCP组(n=48)和CBDE组(n=42),分别采用ERCP下取石术与CBDE取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取石成功率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与CBDE组比较,ERC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CP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CBD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GGT以及AL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GGT以及AL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应用CBDE术与ERCP下取石均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与CBDE比较,ERCP下取石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9.
颅前窝底及鞍区因涉及的解剖区域结构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微侵袭观念的不断传播,显微器械和内镜器械的发展以及神经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颅前窝底及鞍区肿瘤的治疗也得到飞速发展,相关技术日臻成熟。本文就颅前窝底肿瘤手术入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预后之间密切关联,且淋巴结转移与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但目前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一定途径。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38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从中寻找出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并进一步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能力,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80例患者中,241例(63.42%)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s分型、肿瘤直径以及肿瘤标志物CA125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OR=4.175,P=0.041)和肿瘤浸润深度(OR=16.444,P<0.000 1)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BMI值呈明显正相关(r=1.95,P=0.007)。BMI(以24 kg/m^2为临界值)与肿瘤浸润深度分级(以T4期为标准)预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均为63.16%,特异度分别为76.84%、53.68%;两者联合应用特异度增高至88.36%,ROC曲线下面积达75.7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BMI值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BMI值患者(51.09% vs.53.13%,P<0.05)。结论:BMI与肿瘤浸润深度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BMI值越高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结合肿瘤浸润深度情况分析,对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