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完善静脉肾盂造影的检查方法,提高泌尿系梗阻部位的显影效果,减少和避免假性肾功能不全的产生.方法:采用可控性腹压带,对50例临床和B超所提供的泌尿系梗阻伴积水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将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先后应用于同一个患者,对患者肾盂肾盏、输尿管显影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本组50例患者,泌尿系结石43例、泌尿系肿瘤3例、畸形2例、狭窄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通过"先传统再改良"的对比方法,使得泌尿系梗阻的患者在IVP中的显影率显著提高,与传统方法相比,经统计学处理,除轻度积水外,中、重度积水及输尿管全程显影比较,P均<0.05,未显影比例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对中、重度积水患者在IVP检查中,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全程显影率明显优于传统法,提高了病变的显影率,减少和避免假性肾功能不全的产生,该方法不仅基层医院可以借鉴应用,有条件医院应用于数字胃肠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DWI与T 2WI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性以及测量病变大小准确性的差别,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阅读MRI。方法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已行多模态3.0T MRI检查,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序列诊断EC的灵敏度,同时分别比较两种序列测量癌灶上下径、左右径与术后径线的差别。结果DW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97%)高于T 2WI(80%),DWI所测得癌灶上下径、左右径与术后均有差别(P上下径=0.002,P左右径=0.002),T 2WI均无差别(P上下径=0.579,P左右径=0.261)。结论DWI可明显提高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而T 2WI测量癌灶大小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5.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效应的终末活性产物之一,除在心血管和肾脏系统发挥作用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1-7)-MAS受体这一新代谢途径在生殖系统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血管紧张素-(1-7)及其受体MAS广泛存在于女性的卵巢、子宫内膜以及妊娠妇女的胎盘、脐带中,并可能在性激素合成、卵泡发育成熟、子宫内膜蜕膜化、胚胎种植和维持妊娠时期血压和血容量正常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系统与男性生殖功能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息肉7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EP)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73例经病理证实的宫腔镜直视下电切的EP标本,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p53、Ki67蛋白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对照组选取同期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6例,正常分泌期内膜9例,老年性萎缩内膜9例。对两组标本予以观察。结果 (1)绝经前、后EP腺体形态不同,间质变化类似。(2)绝经后和绝经前分泌型EP均Ki-67阴性表达;绝经前增殖型EP Ki-67标记指数低于正常增生期内膜(P=0.000),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3)p53弱阳性表达于各型EP,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在增殖型EP与绝经后EP,可见部分腺上皮p5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增高。p53阳性表达率增殖型EP与增生期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分泌型EP较增殖型EP低(P=0.018),绝经后EP明显高于老年萎缩内膜(P=0.009)。结论 (1)厚壁血管的形成可能与EP发生的关系密切。(2)不同组织类型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外周血和盆底不同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及mtDNA 4977bp缺失(mtDNA4977)的含量变化与POP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6例POP患者和21例非POP患者外周血、骶韧带、阴道前后壁组织中mtDNA和mtDNA4977的相对含量。结果:(1)mtDNA在骶韧带中的含量,POP组明显低于非P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DNA在POP患者的外周血、阴道前壁和后壁中的含量,与非PO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tDNA4977在POP患者的外周血、骶韧带、阴道前壁和后壁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PO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mtDNA还是mtDNA4977,其含量在阴道前壁和后壁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POP程度不断加重(分析0到Ⅲ期POP),发现骶韧带中mtDN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外周血、阴道前壁和后壁中此趋势不明显;在外周血、骶韧带、阴道前壁和后壁中mtDNA4977的比例却显著增加(P<0.05)。(3)POP患者外周血、骶韧带及阴道壁中mtDNA与mtDNA4977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tDNA在POP患者外周血和骶韧带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mtDNA4977在POP患者外周血和骶韧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tDNA的消耗和mtDNA4977比例增加可能在POP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5’上游序列的调控元件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不同时间。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Northern印迹分析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mRNA水平。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四个含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不同长度5’上游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进入内皮细胞,并测定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分析法对构建质粒上的三个AP-元件分别进行定点突变。结果发现,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当转染质粒含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上游序列-1509/ 90和-823/ 90时,肿瘤坏死因子α使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当转染质粒含有-553/ 90和-47, 90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作用不明显。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5’上游序列的三个AP-1元件突变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诱导作用明显降低。结果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与mRNA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提高与其mRNA表达增加呈正相关;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5’上游序列中三个AP-1元件在肿瘤坏死因子α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诱导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急性胰腺炎为轻型,约有20%的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ereatitis.SAP).近年来SAP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约为10%~30%。SAP伴有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hypertension,IAH)者达4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