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20年来,以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此类疾病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甚至可导致急性肺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医将此类疾病称为"时行感冒",归为"温病"范畴,并根据此类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以及病程转归总结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医瘟疫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研究对中医瘟疫的认知历史过程及瘟疫辨证论治方法论进行总结,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病的认知与治疗思路的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策略,以期为防控以流感与COVID-19为代表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儿青翘颗粒体外抗呼吸道病原菌的活性。方法:采用微量法测定小儿青翘颗粒对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平板法测定小儿青翘颗粒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时效与量效曲线。结果:小儿青翘颗粒对大部分呼吸道病原菌均有较好抗菌效果,对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MIC范围分别为9.38~75、4.69~9.38、1.17~4.69和4.69~75 mg/mL;MBC范围分别为18.75~75、4.69~9.38、2.34~4.69和4.69~75 mg/mL。结论:小儿青翘颗粒对常见呼吸道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H9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获得特异针对禽流感H9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方法:以H9N2亚型病毒制成疫苗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取细胞上清用HI筛选。结果:共获得9株稳定分泌针对血凝素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广谱性和特异性鉴定,所有单抗株均能与所有检测的82株不同年代不同地方不同禽源H9亚型流感病毒大部分分离株反应,且所有单抗株均不与非AIV-H9病毒反应,而其中一株(8E6)能与所有检测的H9亚型病毒株反应。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其中8株单抗能与AIV的Mr为75000处反应,表明是针对AIVH9HA的单抗。结论:本试验获得9株广谱性特异性很好的单抗,特别是8E6株;这些单抗株为以后作病毒抗原性位点分析、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良好试剂。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起我们对中国华东地区部分省市的家鸭进行LPAIVs的病毒学监测,主要对家鸭中AIVs的感染率、亚型分布、分布的时间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为我国制定禽流感防制措施提供详实的流行病学信息.并对水禽中流感病毒的自然基因库进行研究,探讨陆地家禽中流行的AIVs与水禽中流行的AIVs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3A4基因的基因型差异。方法:采用RT-PCR与D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华东地区的6份汉族成人肝组织P4503A4基因的cD-NA进行了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从6份汉族人肝组织中首次检测到了一种新的基因型,该基因型存在三处氨基酸突变和一处核苷酸缺失,即第71位氨基酸发生V(GTG)→A(GCG)突变;第225位氨基酸发生V(GTC)→I(AIC)的突变;第393位氨基酸发生W(TGG)→V(GTG)突变;第671~673位核苷酸CAG发生缺失。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存在一种CYP3A4新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为了探讨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是否可以作为核苷类药物线粒体毒性评价替代模型,本研究从旱獭的系统进化关系对喜马拉雅旱獭在旱獭属中的系统分类地位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作为遗传进化分析的分子标记,对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的Cytb进行了序列测定,并结合已有的旱獭Cytb基因序列对所有旱獭属的种群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喜马拉雅旱獭Cytb基因长1 140bp,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2%、25.4%、28.8%、12.6%.Cytb基因表现出很强的碱基组成偏向性,即在A、T、G、C四种碱基中,G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种碱基的含量.旱獭的Cytb基因的氨基酸使用频率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的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15.69%和11.87%,而半胱氨酸(Cys)使用频率最低为1.08%.与其它旱獭相比,喜马拉雅异亮氨酸(Ile)和半胱氨酸(Cys)的使用频率分别为1.32%和11.8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喜马拉雅旱獭(M.himalyana)、蒙古旱獭(M.sibirica)、灰旱獭(M.caudata)和红旱獭(M.bobak)与北美旱獭(Woodchuck)属于同一进化组群(置信度为100).结论 喜马拉雅旱獭与美洲旱獭具有较近的亲缘进化关系,属同一组群进化而来,这为寻找新型的核苷类药物线粒体毒性评价替代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安全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相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还不够充分。中药的毒性是中药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参照国际惯例和西方植物药研究的标准规范,依据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研究规范,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可行思路。对近年来课题组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开展的有关中药毒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中药毒性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原则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雷公藤等典型中毒中药的毒性研究提供研究示范,推动中药毒性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药地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为我国民间习用药材,在我国畲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应用较多,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等功效。从本草考证、资源分布、标准收录情况、药理活性、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地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地菍的后续研究、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