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胆道闭锁是婴儿期肝内外胆管炎症、纤维化、消失的疾病,多为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白便。亚洲国家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亚洲地区胆道闭锁病人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比例远高于欧美,而欧美国家病人合并脾发育不良综合征(biliary atresia splenic malformation,BASM)的发生率高于亚洲。该病的病因及疾病进展机制并不清楚,特发性免疫反应、感染、毒素及遗传易感性等都是可能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梗阻性黄疸患儿的实验室指标、肝胆超声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道闭锁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儿70例,胆道闭锁患儿5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20例,均行肝胆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比较两者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及预测值等,并对实验室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 胆道闭锁组和婴儿肝炎综合征组谷氨酰转肽酶分别为(743.5±564.0) IU/L、(198.8±197.8)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谷氨酰转肽酶>300IU/L作为胆道闭锁诊断标准,谷氨酰转肽酶诊断胆道闭锁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58%、68.18%、82.85%).肝胆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0%、100.0%、88.6%;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诊断胆道闭锁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0%、80.0%、8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肝胆超声是诊断胆道闭锁并与鉴别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可靠方法,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均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减少选择偏倚采用逐一配对法进行配对,最终纳入腹腔镜组105例,开腹组105例。比较手术及术后的无瘤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8.68±2.82)d vs.(10.61±2.95)d,P < 0.01],肝门阻断率更低(20.0% vs. 41.0%,P < 0.01),且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4.45±2.53)d vs.(5.40±2.43)d,P < 0.01]。腹腔镜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87.54%、79.50%,开腹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91%、86.29%、76.37%(P=0.670)。腹腔镜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09%、60.16%、52.08%,开腹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8%、56.50%、48.13%(P=0.388)。  结论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与开腹肝脏切除术(open liver resection,OLR)相比,具有相当的远期疗效,同时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肝门阻断率更低,且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显示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AIH-PBC)重叠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提高对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对10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80%),肝组织病理变化兼具界面性肝炎,桥接样坏死及小胆管减少甚至消失。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中国人中日趋增多,AIH-PBC重叠综合征并非罕见,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免疫指标和组织学变化,重叠综合征兼具AIH和PBC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均可见肝小叶界面炎,且多为中重度,可见桥接样坏死及小叶中央融合性坏死,肝细胞炎症活动度从中度到重度不等,纤维化程度从S2到S4,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胆管病变,其中3例有明显胆管数目减少,2例有细小胆管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传统肠外营养及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低氮低热量组(观察组)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TP和Alb均有下降(P<0.01),术后7 d血浆T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Alb仍未达术前水平(P<0.01),但有升高趋势.术后3 d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7 d观察组各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进行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 disease,HD)中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寻找HD中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HD的早期无创性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提取20例HD患者配对狭窄段及正常段肠管组织的总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银染,两组凝胶图像差异分析,得到差异蛋白质.对目的谷胱苷肽-S-转移酶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GSTP1)蛋白质进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HD中GSTP1基因启动子区5′端 CpG 岛甲基化程度与表达.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D中GSTP1基因的mRNA 转录水平.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HD狭窄段及正常段肠管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得到阳性结果的差异蛋白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SP 检测48 例HD,其中狭窄段肠管组织GSTP1基因高甲基化41例;而正常段肠管组织GSTP1基因甲基化仅7例.HD狭窄段肠管组织GSTP1基因mRNA表达低于正常段肠管组织(P<0.05).结论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MS质谱技术检测HD组织差异蛋白质所获得的GSTP1蛋白可为寻找HD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提供理论依据;GSTP1基因异常甲基化、表达与HD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筛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的相关基因.方法 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表达谱芯片对2例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及1例死于非胃肠道疾病患儿直肠末端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应用RT-PCR的方法对筛选出的7个表达差异基因进行了表达水平的实验验证.结果 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与正常直肠末端组织中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有776条,其中ARM下调的基因有399条,上调基因377条.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基因259条,其中ARM下调的基因有150条,上调的基因109条.RT-PCR技术验证的7个差异表达基因中,RHOB、HOXA5基因在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直肠末端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而SOX11、MMP7、SALL1、NKX3-1和EPHB2基因在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直肠末端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 基因芯片可有效筛查出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的相关基因,在ARM的发生发展中有多种类型的基因参与.本研究中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应用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基因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肛门直肠畸形(ARM)胎鼠胚胎后期16 d(E16)、21d(E21)小肠、结肠和直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发育情况.方法 体重250~300 g的wistar大鼠,雌雄鼠夜间合笼交配.早晨雌鼠阴道涂片,发现精子被认为是E0.孕鼠随机分成4组,E16对照组孕鼠2只、实验组孕鼠8只,E21对照组孕鼠2只、实验组孕鼠6只.胚胎第10天实验组孕鼠经胃管注入125 mg/kg的ETU,对照组孕鼠经胃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E16、E21孕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6 ml/kg,剖宫取出所有胎鼠,辨认胎鼠是否存在畸形及畸形类型.选取对照组胎鼠、实验组无畸形胎鼠和ARM胎鼠,在大体显微镜下解剖整个肠管.选取距盲肠8cm处小肠,距盲肠2咖处结肠,距肛门0.5 cm处直肠各一段.使用c-kit抗体通过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16和E2t对照组、实验组乙烯硫脲(ETU)诱导无畸形胎鼠、实验组ETU诱导ARM胎鼠小肠、结肠和直肠c-kit抗体表达情况.结果 E16对照组小肠、结肠、直肠肌间神经从周围可见中等量c-kit抗体染色阳性细胞,肌层部分细胞c-kit抗体染色阳性.E21对照组肌间神经丛周围c-kit抗体染色阳性细胞增多,可见阳性细胞网络形成.E16、E21实验组无畸形胎鼠小肠、结肠、直肠和实验组ARM胎鼠小肠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值、积分光密度值和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ARM胎鼠结肠,直肠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值和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减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M胎鼠胚胎后期小肠ICC发育正常而结肠、直肠ICC发育异常,这可能影响生后肠管ICC网络的形成和功能的发挥,可能是ARM术后便秘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一:仪器在工作过程中,报“R1flushpumploststop”错误信息并时好时坏,最后,一开始作样本,就报“Rlflushpumploststop”错误信息,机器无法正常工作。  故障分析:1.与R1flushpump相连的三通阀由于长期运动破坏所致。2.R1flushSyring机械运动不好。3.R1flushpump限位开关由于长期运动,开关失灵所致。4.控制R1flushpump的驱动电路有问题,即:“IMT/ISERegionBoard”板出现故障。5.与pump相连的线路出现故障。6.控制flus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