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1篇 |
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213篇 |
内科学 | 72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37篇 |
综合类 | 222篇 |
预防医学 | 113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5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51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耳穴疗法配合三阶梯止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者均予基础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组加用针灸联合耳穴疗法,对照组加用假针灸联合假耳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 21日,观察三阶梯止痛药的使用情况与副反应情况,比较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ZPS)及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 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14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②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58.62%的患者有效减用或降阶梯使用止痛药,对照组有17.86%的患者有效减用或降阶梯使用止痛药;组间减药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疗程结束时,治疗组34.48%的患者止痛药副反应减少,对照组21.43%的患者止痛药副反应减少;组间减副反应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组间治疗后比较,Z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组间治疗后比较,CD3+、CD4+、CD4+/ 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耳穴疗法配合三阶梯常规止痛药治疗癌性疼痛,可明显减轻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细胞免疫功能,还可一定程度减少止痛药的使用及止痛药所致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脾益肾颗粒联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联合组接受健脾益肾颗粒联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西医组仅接受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治疗后采集血清并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脂质代谢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1)肾脏功能指标:与西医组的肾脏功能指标比较,联合组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FKN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脂质代谢指标:与西医组的脂质代谢指标比较,联合组血清中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CⅡ(apoCⅡ)、载脂蛋白CⅢ(apoC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Nesfatin-1、Apelin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功能指标:与西医组的肝功能指标比较,联合组血清中Ⅰ型胶原(I-C)、Ⅲ型胶原(Ⅲ-C)、ⅣV型胶原(ⅣV-C)、层黏连蛋白(LN)、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谷氨酸脱氢酶(GLDH)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颗粒联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和肝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奥瑞凝胶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管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血清中相关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治疗组给予奥瑞凝胶治疗.处死大鼠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和食管组织炎症因子、多肽类神经递质、促增殖基因的表达.结果:(1)炎症因子:与模型组比较,食管组织和血清中白介素-23、17(IL-23、IL-17)的含量在治疗组中呈降低趋势;(2)多肽类神经递质:与模型组比较,食管组织中一氧化氮(NO)、NOS、血管活性肠肽(VIP)、VIP-R1、VIP-R2含量在治疗组中呈升高趋势,P物质(SP)含量治疗组中呈降低趋势;(3)促增殖基因:与模型组比较,食管组织中c-my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的mRNA和蛋白含量在治疗组中呈降低趋势.结论:奥瑞凝胶治疗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调节多肽类神经递质表达,抑制食管黏膜上皮过度增殖,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BRCA1/2和KRAS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测序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术后采用顺铂、紫杉醇化疗的卵巢上皮性癌95例的BRCA1/2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随访5年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BRCA1/2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术后化疗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BRCA1/2基因突变率为35.8%,KRAS基因突变率为7.4%.BRCA1/2基因突变组5年生存率高于未突变组(P<0.05);KRAS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对化疗敏感与否、BRCA1/2基因突变与否以及组织学状况为预后影响因素,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其死亡风险低于未突变者(P<0.05).结论 BRCA1/2基因突变患者对顺铂、紫杉醇化疗敏感性好,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相对较长,该基因可作为指导卵巢癌患者临床个性化化疗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3084株非重复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3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084株非重复细菌中,10种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4.1%)、大肠埃希菌(12.4%)、铜绿假单胞菌(12.4%)、肺炎克雷伯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8.9%)、粪肠球菌(5.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3%)、阴沟肠杆菌(3.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6%)和屎肠球菌(3.2%),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6%(2208株),革兰阳性菌占28.4%(87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2.7%(117/274)和77.3%(119/154)。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MSCNS)。MRSA中80.3%菌株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MRCNS中95.0%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但后者对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仅为4.3%。分别发现1株和5株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7%(217/383)、23.8%(97/408)和22.8%(13/57)。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1.6%~3.3%。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0.8%(3/36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9.5%和15.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8.6%);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两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4.1%和74.0%,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28.9%和51.5%)。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4.3%(193/436)和0.8%(3/381)。结论 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对下颌骨发育和位置的影响,为正确诊断、制定正畸方案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例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成年女性作为实验组,30例无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成年女性作为对照组,最大牙尖交错位时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Jarabak分析法和模型测量法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下颌体长度、下颌第二磨牙处基骨弓宽度、∠N-S-Ar和∠Ar-Go-N均减小(P<0.05),S-N/Go-Me和∠S-Ar-Go增大(P<0.05),而下颌升支高度、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基骨弓宽度、S-Ar/Ar-Go、∠N-Go-Me和∠Ar-Go-Me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对下颌体长度、下颌第二磨牙处基骨弓宽度发育起到限制作用,髁突处于关节窝更前位,下颌角点位于矢状向更后位置.临床上对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的治疗,治疗前应对髁突位移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正确诊断和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因子1(Islet1,Isl-1)在上颌牙牙髓神经生长发育的3个不同时期中投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nt1cre/+雄鼠与Isl1f/f雌鼠配出Wnt1cre/+;Isl1-/-基因敲除的小鼠,做基因鉴定(PCR)。取发育不同时期第13.5 d、14.5 d、15.5 d小鼠胚胎头部(实验组),同窝非基因敲除小鼠为对照,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牙髓神经,比较第13.5 d、14.5 d、15.5 d小鼠上颌牙胚在基因敲除小鼠中与同窝对照小鼠中神经分布情况。结果:PCR结果鉴定为基因敲除小鼠以及同窝对照小鼠;分别在第13.5 d、14.5 d、15.5 d观察基因敲除小鼠与同窝对照小鼠牙髓神经,且各个时期的实验组中神经分布明显减少,对照组中神经分布较多。结论:在牙髓神经的生长发育过程中,Isl-1这一转录因子对牙髓神经的投射表达产生影响,可能是Isl-1调控牙胚周围的转录因子,并影响牙髓神经的投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超声造影(CEUS)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特征,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手术治疗的1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诊断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良恶性结节内 CDFI 显示的血流形态、血流丰富程度,CEUS 增强模式和增强强度特征;比较两种方法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DFI 显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血流形态及血流丰富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良性结节血流形态以Ⅰ/Ⅱ型为主,血流丰富程度以0~1级居多,而恶性结节血流形态多为Ⅲ/Ⅳ/Ⅴ型,血流丰富程度多为2~3级( P <0.05);CEUS 显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增强模式和增强强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良性结节增强模式多为环状周边增强,增强强度多为稀疏增强,而恶性结节增强模式以弥漫性整体增加居多,增强强度多为高增强( P <0.05);TIC 曲线定量分析,良性甲状腺结节 AT 、TTP 、△ I 参数高于恶性甲状腺结节,但 IPI 、PPI 、β参数低于恶性甲状腺结节( P <0.05)。 CDFI 与 CEUS 联合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CDFI 特征较明显,但微小病灶的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 CEUS 可提高血流检出率,二者联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