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ümmell病(Kümmell's disease, KD)是人在轻微创伤以后,以延迟的方式发生椎体缺血性坏死。KD表现为迟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胸腰椎交界处。KD患者常有轻微创伤史,虽然术后疼痛消失,但症状经常复发并且加重,多年后出现后凸畸形。KD的确诊不仅要依靠影像学技术,也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综合分析,由创伤引起的椎管内骨折被认为是KD诊断中最重要的特征。KD患者可根据是否有神经功能缺损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无神经功能缺损的KD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等方法治疗。对于有神经缺损的KD患者,可采用前路重建、后路截骨术等方法治疗。但以上方法常常伴有骨水泥的渗漏。随着现代医学与科技的发展,临床医师为了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前路重建、后路截骨术的基础上对手术做出了一系列改良,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1. In anaesthetized mongrel dogs it was shown that intravertebral infusions of angiotensin II (2–4 ng/kg per min) increase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by causing an increase in cardiac output, while infusions of 10 ng/kg per min increase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through an effect on peripheral resistance. After intravenous clonidine, intravertebral angiotensin no longer had any stimulatory effect on cardiac output, but arterial pressure still increased to the same extent. 2. It is concluded that intravertebral angiotensin can increase arterial pressure by increasing either cardiac output or peripheral resistance. The effects of intravertebral angiotensin on cardiac output can be reduced by concomitant stimulation of baroreflex pathways but its effects on peripheral resistance are not so readily antagonized.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位置和程度变化对胸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在已验证的T11 ~ L1有限元骨质疏松模型的基础上,指定T12为伤椎,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将T12椎体内部松质骨在不同位置予以不同程度的截除,模拟9种IVC的有限元模型.首先将前1/2高2 mm松质骨在偏上、中、偏下予以截除模拟轻度IVC模型(S1、C1、I1),将前1/2高4 mm松质骨截除模拟上下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2、C2、I2),将高2 mm松质骨完整截除模拟前后进展的重度IVC模型(S3、C3、I3).分别比较9种模型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时在T12皮质骨应力分布差异.结果 对所有IVC模型而言,最大米塞斯应力(von Mises)主要集中在前屈活动时伤椎皮质骨前壁上下缘,其次是后伸活动时后壁上下缘.当IVC偏上或偏下时,伤椎皮质骨最大应力在前屈时显著增加(超过正常模型17%),而当IVC位于中部时最大应力仅轻微增加(约超过正常模型5%).当IVC进展性加重时,模型的最大应力均增加,但是当IVC向前后进展加重时在各种生理活动范围下最大应力值超过轻度IVC模型最大应力8%以上,而当IVC上下进展加重时最大应力值仅超过轻度IVC模型最大应力值3%以下.结论 除IVC位于中部时对伤椎稳定性影响较小外,其余大部分位置和程度的IVC对伤椎稳定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可能需要早期手术干预以稳定椎体、预防进展性严重塌陷.  相似文献   
4.
背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虽然临床效果满意,但骨水泥渗漏仍然为其主要并发症,既往文献报道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的因素较多,但由于缺少对于胸、腰椎椎体后壁形态的观察,胸腰椎椎体后壁形态差异可能也是导致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后壁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术骨水泥渗漏入椎管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KP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并同时具有T6-L5的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98例。采用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测量非骨折椎体后壁凹入椎体的深度及相应椎体中矢状径,计算各椎体后壁凹入椎体深度占同一椎体中矢状径百分比。将测量椎体分为胸椎组(T6-T12)和腰椎组(L1-L5)进行比较观察。选择同期内行PKP手术治疗无CT三维重建资料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57例(548个椎体),也分为胸椎组和腰椎组观察比较骨水泥渗漏侵占椎管程度。结果与结论:①测量98例患者椎体后壁参数发现,椎体后壁凹入椎体深度在T6-T12逐渐加深,平均4.6 mm;L1-L5逐渐变浅,平均0.6mm,椎体后壁凹入椎体深度占同一椎体中矢状径百分比T6-T12均为16%(1/6);L1-L5平均为3%,腰椎较胸椎明显小于16%(1/6);②观察同期行PKP手术治疗的357例患者发现:胸椎行PKP术骨水泥脉渗漏入椎管渗漏率为10.2%(31/304),腰椎渗漏率为3.7%(9/244)。胸椎组骨水泥渗漏侵占椎管最大矢状径平均为(3.1±0.2)mm,侵占椎管面积平均为(30.8±0.3)mm2,椎管侵占率为(22.5±0.2)%;腰椎组骨水泥渗漏侵占椎管最大矢状径为(1.4±0.1)mm,侵占椎管面积为(14.9±0.2)mm2,椎管侵占率为(11.4±0.3)%,胸椎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侵占椎管最大矢状径、面积明显大于腰椎组(P<0.05)。③结果证实,中下胸椎行PKP术应尽量避免骨水泥分布达到椎体后16%(1/6),因中下胸椎、腰椎椎体后壁凹入椎体深度差异会对PKP术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的观察造成影响,可能是导致中下胸椎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腰椎的原因之一。该试验获得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K2018008)。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有无椎体内真空裂隙( 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OVCFs)在骨水泥渗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PVP治疗单节段OVCFs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其中IVC组104例,无IVC组180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以评估骨水泥在伤椎内填充形式、有无骨水泥渗漏及渗漏部位,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IVC组104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68例(65.4%),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36例;无IVC组180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44例,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136例(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IVC组有18例(17.3%)、无IVC组有30例(16.7%)发生骨水泥渗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VC组最常见临近椎间盘渗漏,共10例(66.7%);无IVC组最常见椎前或椎旁静脉渗漏,共22例(7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VP治疗有无IVC的OVCFs在骨水泥渗漏率是类似的,但在骨水泥渗漏部位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 plasty,PKP)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伴椎体内裂隙样变(intravertebral vacuumcleft,IVC)的疗效。方法:选择OVCF伴IVC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K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骨手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程度;采用影像学对伤椎高度、后凸Cobb角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治疗前后、交互作用经重复测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5,P=0.4330.05)。结论:PKP配合正骨手法治疗OVCF伴IVC,能够恢复椎体的顺应性、维持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椎管内麻醉术后早期进食对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腹部手法按摩、床上排便训练、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观察组术后根据病情评估1次/h,2h后每1/2h评估1次,评估合格即鼓励早期进食;对照组严格按要求禁食6h。并对两组进食时间、便泌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进食时间、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骨科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能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Kummell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ummell病(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是一种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尚不完全明确的少见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轻微外伤导致脊柱疼痛,经过长短不一的无症状期后再次出现相同部位疼痛不适,后逐渐进展为脊柱后凸畸形。因该病报道时X线检查设备尚未应用于临床,无影像学证据,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从而造成骨科医师对于Kummell病的认识不足,导致了疾病的漏诊或误诊,这也是其低报道率的原因之一。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于Kummell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似乎表明Kummell病并非罕见。为了提高人们对Kummell病的进一步认识,现对Kummell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听音乐是否有利于术后恢复。方法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音乐组于术前6min至术毕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只戴耳机,不听音乐。2组患者术中均行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维持镇静深度为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3分。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记录围手术期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坐起和下床行走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音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满意度较高(P<0.01),异丙酚用量较少(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可提高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满意度,但对其术后恢复可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