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02篇 |
完全免费 | 1539篇 |
专业分类
外科学 | 2554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309篇 |
2019年 | 2116篇 |
2018年 | 2258篇 |
2017年 | 1337篇 |
2016年 | 553篇 |
2015年 | 413篇 |
2014年 | 1079篇 |
2013年 | 1162篇 |
2012年 | 846篇 |
2011年 | 1242篇 |
2010年 | 800篇 |
2009年 | 1177篇 |
2008年 | 1434篇 |
2007年 | 1410篇 |
2006年 | 1196篇 |
2005年 | 1042篇 |
2004年 | 1031篇 |
2003年 | 613篇 |
2002年 | 439篇 |
2001年 | 399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12篇 |
1998年 | 278篇 |
1997年 | 394篇 |
1996年 | 295篇 |
1995年 | 248篇 |
1994年 | 215篇 |
1993年 | 159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147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62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391篇 |
1984年 | 310篇 |
1983年 | 205篇 |
1982年 | 122篇 |
1981年 | 99篇 |
1980年 | 122篇 |
1979年 | 315篇 |
1978年 | 209篇 |
1977年 | 81篇 |
1976年 | 99篇 |
1975年 | 6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64,自引:25,他引:3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6例胆囊疾病患者(4例息肉,2例结石)行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脐部做一1.5cm弧形切口,应用2种不同的方法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并维持气腹完成胆囊切除。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第1例手术时间为189min,后续2例手术时间约90min,后3例平均50~60min。未放置引流管,无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清醒后即饮水,第2天出院,术后两周复查,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大,脐部操作装置及手术器械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但其较传统LC更加微创,极具推广价值,可望成为有前途的新型LC。 相似文献
2.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PV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96例,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记录并计算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量及尿流率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96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24.8±6.5)m in,术中出血量(55.4±16.8)m 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6±0.7)d。IPSS及QOL评分由术前平均29.8±5.2及5.2±0.8分别下降至8.4±2.3及1.4±0.5,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6±2.8)m l/s增加至术后(16.7±3.2)m l/s,剩余尿量由术前(168.0±22.5)m l下降至术后(24.6±5.8)m 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是治疗高龄高危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54,自引:12,他引:42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内镜手术(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surgery,TUES)的临床应用。探索操作更为简单、安全的腹壁无瘢痕手术入路。方法13例分别实施TUES肝囊肿开窗引流(1例)、腹腔探查(1例)、阑尾切除(5例)和胆囊切除术(6例)。3例用上消化道内镜及其器械完成,10例用三通道套管技术及其改良的器械完成。结果13例TUES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腹手术。6例胆囊切除手术时间90~150min,5例阑尾切除手术时间15~40min,1例用普通内镜完成的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手术时间90min,1例腹腔探查为膀胱周围腹膜挫伤,电凝止血,手术时间50min。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除脐部皱褶部位外,基本无可见的腹壁瘢痕。结论经脐入路内镜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技术上是可行的。TUES胆囊切除难度仍较大,在开展TUES手术初期应慎重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4.
���ٿ����������ֱ����ǰ�г����˼�ֵ̽��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比较直肠癌前切除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对20例直肠癌行根治性前切除手术病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加速康复组),和同期22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的直肠癌病人(传统方法组)作对照。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肠排气时间、停止静脉输液的时间、营养状态的变化,和治疗费用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与传统方法组相比,前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手术后体重下降减轻。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既有利病人术后器官功能的康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目的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采用骶管麻醉 ,应用PVP治疗 16 1例BPH患者。观察术中骶麻效果、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手术前后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及性功能等变化情况。 结果 除 1例改为硬膜外麻醉者外 ,余 16 0例均采用骶麻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 2 10min ,平均 (44 .5± 2 2 .4 )min ,术中无输血病例。术后 2 1例未留置尿管 ;余 14 0例留置尿管时间2 4~ 72h ,平均 (34.4± 2 0 .8)h ,其中拔除尿管后出现 2例短暂排尿困难 ,2例继发性出血 ,无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3~ 6个月 ,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 (6 .5± 2 .4 )ml/s增加至术后 (19.8± 2 .1)ml/s ,IPSS及QOL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4 9例术前保持性功能者 ,术后均保留良好性功能。 结论 PVP治疗BPH的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 ,留置尿管时间短 ,术后性功能不受影响 ,尤其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6.
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尼(S)组(30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术中、术后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病人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与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以及伴随的特殊治疗。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血液动力学参数、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临床效价比接近于5~7:1。两者均可安全应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7.
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目的 介绍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效果。 方法 手术适应证 :包皮过长和不完全包茎者 (包皮能外翻 ,但感觉紧 ,尤其在阴茎勃起时 )。患者自愿选择术式 ,2 5 6例 (A组 )包皮过长和不完全包茎患者施行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通过切除一段阴茎根部皮肤再缝合 ,使其远端皮肤向近端滑移 ,从而上翻包皮。同期的 2 6 5例 (B组 )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血肿、水肿、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 (3± 1)ml,B组为 (10± 2 )ml (t=- 5 0 .36 ,P <0 .0 0 1) ;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 (16± 4 )h ,B组为 (48± 16 )h(t=- 31.0 7,P<0 .0 0 1) ;A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者 3例 ,伴出血、血肿者 2例 ,发生局部感染者 1例。B组术后创口出血、血肿 5 2例 ,水肿 80例 ,感染 2 6例 ,总并发症率为 4 0 % (χ2 =118.6 6 ,P <0 .0 0 5 )。所有对比项目在 2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比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胸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病灶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胸腔镜组),以同期22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者为对照(常规开胸组),对两组间胸部淋巴结清扫及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患者平均年龄55岁(34~73岁),肿瘤分期为T1~T3期,经右胸颈腹切口途径切除胸段食管,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结果胸腔镜组和常规开胸组的胸部淋巴结平均切除数分别为(7.8±1.7)和(7.5±1.3)个/例,其中食管旁为(3.16±1.86)和(3.61±0.26)个/例,气管旁为(1.08±0.25)和(1.84±1.43)个/例,支气管旁为(1.21±0.87)和(1.03±0.89)个/例,隆突下为(2.04±1.02)和(1.39±0.76)个/例,下肺静脉旁为(2.47±1.65)和(1.97±1.47)个/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部失血量分别为(130±83)和(350±135)ml,术后1d引流量分别为(280±132)和(350±149)ml,术后住院(10.9±2.5)和(14.6±1.7)d,平均费用(12386±1353)和(12526±1432)元/例,两组术中胸部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5.87,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胸部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常规三切口开胸手术相同的效果,且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39例手指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目的 总结对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治疗效。方法 1997年1月至2002年5月对39例手指血管球瘤进行诊治。肿瘤生长于甲下33例,甲旁4例,指腹1例,指近节掌侧1例。39例患指有疼痛和压痛,Love征呈阳性,28例患指甲下有紫红色斑点,12例患指对冷刺激敏感。39例均作血管球瘤摘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8.4个月。35例治愈,术前症状消失。4例术后3个月-5年肿瘤复发(10.26%),再次接受手术治疗,3例获得治愈。1例第3次术后又复发,由于患指疼痛及甲板日月显畸形,施行第3次手术时,将肿瘤及全部甲床切除,用鱼际皮瓣修复示指末节背侧的软组织缺损,最终获得治愈。甲下血管球瘤术后27例(27/33,占81.82%)患指的指甲上有微小的纵沟。5例(5/33.占5.15%)指甲明显变形,1例(1/33,占3.03%)指甲损毁。结论 血管球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病理表现,均可明确诊断。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训练对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肺减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7例单、双侧肺减容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训练组(12例)。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呼吸训练,训练组行深慢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等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脱机时间和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训练组患者术后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P<0.01);训练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前常规呼吸训练利于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