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3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2.
3.
目的:比较青少年L_5S_1发育不良性滑脱与峡部裂性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影像资料完整的青少年L_5S_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6例,年龄10~18(13.4±2.0)岁;其中发育不良性滑脱(发育不良组)9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15例。在站立位脊柱侧位片上测量滑脱相关指标(滑移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指标(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L_5入射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矢状面厚度、腰骶角、骶骨平台角)。对两组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滑脱距离、滑脱率和滑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育性滑脱组矢状面偏移、L_5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骨盆矢状面厚度均明显高于峡部裂性滑脱组(P0.05)。发育性滑脱组的骶骨倾斜角、腰骶角和骶骨平台角则显著低于峡部裂性滑脱组(P0.05)。两组间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峡部裂性滑脱明显不同,发育不良性滑脱表现为躯干前倾明显,骨盆后倾。对于发育不良性滑脱,需要严密观察,出现矢状面失平衡时则应早期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4.
5.
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为下腰部疼痛,可有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性痛等下肢神经症状,越来越多的患者正饱受其困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病的手术治疗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临床表现复杂,目前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其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在争论和探索。本文对近年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Back Injuries     
《Primary care》2020,47(1):147-164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多裂肌退行性变程度与腰椎前凸角、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等临床资料。通过腰椎X线片判断滑脱严重程度并测量腰椎前凸角,其中Ⅰ度滑脱30例(L_4/L_5 20例、L_5/S_1 10例),Ⅱ度滑脱21例(L_4/L_5 15例、L_5/S_1 6例)。通过腰椎MRI测量患者L_4/L_5、L_5/S_1水平双侧多裂肌平均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多裂肌横截面积、脂肪浸润率与腰椎前凸角、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滑脱程度患者腰椎前凸角、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节段,不同滑脱程度患者多裂肌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滑脱者多裂肌脂肪浸润率均低于Ⅱ度滑脱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横截面积、脂肪浸润率与腰椎前凸角、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无相关性。结论不同严重程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多裂肌的退行性变程度存在差异,多裂肌退行性变可能参与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进程,但尚不能证明多裂肌退行性变程度与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资料,共21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3例;年龄57.0±13.3岁(45~77岁),随访时间18.0±5.0个月(12~29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3d在轴位MRI上测量轴位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canal,APDC);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并计算滑移百分比(slipping percentage,SP)。末次随访时应用CT评估融合率及融合器塌陷率。结果: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9±1.7分、1.7±0.7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1±2.1分、1.4±0.7分,ODI分别为(42.6±24.8)%、(12.1±4.2)%,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3d的APDC分别为11.2±3.8mm、12.7±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DH分别为7.2±1.2mm、10.2±1.4mm,FH分别为17.3±2.9mm、20.0±1.7mm,SP分别为(16.4±7.0)%、(6.1±6.6)%,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生殖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5例患者出现大腿前方麻木,症状均在3个月内缓解。2例患者出现融合器塌陷,无明显不适。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X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椎体复位及椎管间接减压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至2年,VAS评分、腰腿疼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腰腿疼评价标准,优1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对于腰椎滑脱并邻近上位椎节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