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253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神经肽对针灸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综述了阿片样肽9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P物质等神经肽类物质对针灸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神经肽在针灸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应深入研究神经肽对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10年应用电生理和影像方法研究针刺与大脑功能的文献,认为观察结果的多样性说明了针刺治疗的双向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准确阐明大脑在针刺后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4.
喉副神经节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兆富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1,15(1):27-28
目的 :提高临床诊治喉副神经节病的水平。方法 :总结喉副神经节病 1例诊治的全过程 ,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经右颈侧进路 ,从右梨状窝外侧壁切开暴露下咽腔 ,见右侧杓会厌皱裂隆起 ,黏膜下切除肿瘤约 3 0cm× 3 0cm ,术后 6年肿瘤复发。结论 :喉副神经节瘤的治愈依赖于对本病的认识 ,早期诊断和对肿瘤完整地切除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SCI)致死率高、预后差,常导致患者终身瘫痪,可引起系统性神经源性免疫抑制综合征(SCI-IDS)[1]。SCI后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易感性,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近年,国内外SCI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证实,SCI可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因子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引起免疫功能障碍[2-3],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免疫系统可由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交感神经系统(SNS)和副交感神经系统(PNS)进行调节,所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引起免疫相关的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引起免疫抑制,同时亦可造成内分泌功能障碍,间接引起免疫功能障碍[4-5]。明确SCI导致机体防御系统受损的相关机制及脊髓平面、损伤程度等相关因素对发生SCI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治疗SCI、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HPA、SNS与SCI后的免疫抑制的可能关联、产生的适应性免疫抑制的相关机制及与其相关方向的治疗前景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7.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有研究发现,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LDH密切相关,正常脊柱-骨盆形态可使身体处于最佳平衡状态,若发生改变则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脊柱矢状面生物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加速脊柱退行性变[1-3]。本文查阅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LDH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不仅与LDH的发生机制相关,且与其临床症状和预后也有关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因其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在脊柱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脊柱肿瘤、脊柱畸形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等的治疗[1]。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脊柱外科手术不断向更加精细和微创的方向发展,这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航技术可在术中引导操作方向并准确定位椎弓根螺钉等内固定物[2],以避免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中对神经、血管造成损伤,降低手术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导航技术已应用于颈、胸、腰全部脊柱节段的手术。导航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数据并分析转化后实现图像的二维或三维可视化,进而降低误操作率。目前的导航系统通过整合术前定位、术中仪器跟踪及成像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准确性,且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重点阐述应用较为广泛的导航技术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现状,对比其优缺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文献综合,分析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航空航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资料引用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34篇. 资料综合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门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内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的新兴技术,是高通量研究生物体的一种方法.在航空医学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被尝试应用于筛选与心理应激相关的血清生物学指标,用以选拔具有良好飞行能力的飞行员,探讨航空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航天医学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如火箭推进剂对睾丸蛋白质组的影响,微重力作用及离子辐射对组织细胞及环境微生物蛋白表达的影响等. 结论 由于蛋白质组学技术高通量、实时研究蛋白质动态表达等特点,使其已经广泛应用于疾病研究中.未来还将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阐明航空航天疾病的生理机制,建立诊断标准,探寻治疗靶点,为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述国内外飞行人员无症状脑梗死(a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ts,ACI)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36篇. 资料综合 ACI在飞行人员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除了一般血管危险因素,飞行高度和机型等飞行因素也与ACI相关.低压、高G值载荷、飞行中滞动及右向左分流等是造成ACI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ACI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飞行人员ACI的医学鉴定通常参照症状性脑血管病的标准.结论 飞行人员ACI不仅与常见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还受诸多飞行因素的影响.解决飞行人员ACI的治疗、预防和飞行适应性评价等问题,需要开展ACI预后观察、综合防治及飞行适应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