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2-4 mL、B组4-5 mL、C组5-6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收治74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椎体后凸成形术组,24例)和B组(椎弓根螺钉固定组,5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V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相似效果,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组和椎体后凸成形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变化,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微创优点,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较好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侧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侧方OVCF患者,随机行凹侧或双侧球囊撑开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别在术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对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后凸、侧凸Cobb角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比较发现,凹侧撑开及双侧撑开组患者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脊柱后凸、侧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5)。术后定期随访无丢失。凹侧撑开组与双侧撑开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凹侧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治疗侧方OVCF,与双侧撑开相比疗效相当,可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减少费用,是治疗侧方OVCF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疼痛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08年01月-2017年0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疼痛性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 VH)患者资料。本组32例中男7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3±12.8岁(32-92岁);血管瘤位于胸椎20例、腰椎9例、胸椎合并腰椎多发者3例,共累计36个椎体,其中2个椎体血管瘤合并椎体压缩骨折。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s scales, 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共计36个血管瘤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双侧穿刺30个椎体,单侧穿刺6个椎体。所有患者完成随访,平均14.69±4.91月(7-26个月)。VAS评分术前5.63±1.52,术后24h为1.31±1.06,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0.88±0.82,末次随访0.69±0.58;ODI评分术前(61.09±18.95)%,术后24h(21.72±10.5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12.66±9.10)%,末次随访(9.31±5.60)%。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在术后随访中呈递减趋势。术后X线片4例椎体出现椎旁骨水泥漏,无临床症状,无椎管内渗漏。1例患者术后8月因骨质疏松出现临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术,1例92岁患者术后1年自然死亡。术后影像学资料未显示有血管瘤复发。结论:对于无神经压迫、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椎体血管瘤,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合并椎体压缩骨折的血管瘤患者PKP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天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腔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5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复合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PCVP治疗,常规组45例采用单侧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复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合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常规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AVH、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PCVP治疗OVCF不仅可达到常规PKP复位伤椎、改善后凸畸形的效果,而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但在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假关节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确诊为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假关节形成,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PKP)治疗;术前、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日常生活能力( Macnab标准)比较,测量术前、术后伤椎节段矢状面指数,明确椎体后凸矫正情况。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患者疼痛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术后VAS评分:1d(2.53±0.51)、1个月(2.06±0.70)、3个月(2.13±0.51),均比术前(7.47±0.6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伤椎节段矢状面指数(25.8±5.12)°与术前(34.4±5.1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KP技术可以稳定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形成的假关节,改善椎体后凸,明显减轻患者的腰痛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兔骨质疏松模型中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对邻近腰椎生物力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42只,分为两组,A组21只,予以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B组21只,予以PKP手术,观察两组模型术后椎体弯曲和压缩实验最大载荷量的变化,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改变.结果 两组兔模型行PKP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椎体承载压力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椎体承载压力能力提高较A组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18个月两组模型承载压力能力逐渐下降.术后观察18个月,A组手术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B组模型18个月后手术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38.81±4.12)%恢复至(80.17±8.38)%,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30.13±4.27)°恢复至(8.69±2.41)°.B组椎体术后高度测量值和Cobb角的变化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更好地改善邻近椎体后凸角度,更显著地改善椎体承载压力的能力,PKP治疗骨质疏松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