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7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88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455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369篇
外科学   3287篇
综合类   720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8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和传统开放P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LDD)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LDD患者182例,其中96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PLIF组),86例采用MIS-PLIF治疗(MIS-PLIF组)。比较2组腰椎矢状位参数、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萎缩率、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多裂肌萎缩率与顽固性腰背痛的相关性。结果 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恢复值和节段性前凸角恢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年腰椎前凸角恢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MIS-PLIF组腰椎前凸角恢复值显著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多裂肌横截面积大于PLIF组,多裂肌萎缩率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随访6个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顽固性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合并顽固性腰背痛患者多裂肌萎缩率高于未合并顽固性腰背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后多裂肌萎缩可能是导致顽固性腰背痛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传统开放PLIF,MIS-PLIF治疗LDD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腰椎生理曲度,改善肢体活动功能,降低多裂肌萎缩程度,有助于避免顽固性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继  陈堃  柯希建  万里 《骨科》2019,10(6):534-53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间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TLIP)阻滞对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TLI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TLIP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TLIP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49.4±7.7)岁;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9.5±7.1)岁。TLIP组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阻滞,每侧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术后24 h内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3分。记录两组病人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及补救镇痛例数,术后2、4、6、12、24 h的静息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 内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以及TLIP组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LI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行补救镇痛。两组间各时间点静息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头晕、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IP组未发生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可减少后路腰椎融合术病人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Baastrup病,又名吻合棘病(kissing spine),最早于1933年由丹麦放射科医生Baastrup发现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一种相邻棘突附着面及其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1]。本病通常累及腰椎,颈椎Baastrup病也有少数报道[2-3],最常见于L4~5节段[4-6],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腰痛[7-9],是由于腰椎相邻棘突不断接近并撞击而导致,疼痛常与体位变化相关,在脊柱伸展时加剧,屈曲时可缓解[10],临床上可通过触诊相应的棘突间隙而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4.
胡东  宁旭 《脊柱外科杂志》2020,18(1):64-67,72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有研究发现,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LDH密切相关,正常脊柱-骨盆形态可使身体处于最佳平衡状态,若发生改变则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脊柱矢状面生物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加速脊柱退行性变[1-3]。本文查阅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LDH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脊柱-骨盆矢状面失衡不仅与LDH的发生机制相关,且与其临床症状和预后也有关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7例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A组),67例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obb角及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将2组患者根据T_1倾斜角分别分为高T_1倾斜角(≥25°)亚组和低T_1倾斜角( 25°)亚组,对不同亚组之间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SVA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SV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B组,SVA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中,高T_1倾斜角亚组和低T_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中,低T_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优于高T_1倾斜角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CSM合并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更佳,且有助于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在高T_1倾斜角水平下,应尽可能选择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椎体一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联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对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8 年 5~12 月收治的 67 例胸腰椎 OCVFs 患者。其中试验组 (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31 例,对照组 (传统双侧 PKP) 36 例。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率、Cobb’s 角矫正情况以及椎体前缘和中部的高度变化,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试验组手术时间 (33.35±11.34)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60±2.34) 分和 (1.95±0.63)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18.78±3.07) mm 和 (28.22±4.98)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19.21±4.35) mm 和 (30.82±3.31) mm,Cobb’s 角分别为 (26.84±4.79) °和 (13.66±3.13)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42.10±12.26)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85±1.87) 分和 (2.11±0.45)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20.31±4.76) mm 和 (26.76±2.21)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20.88±3.16) mm 和 (29.79±1.96) mm,Cobb’s 角分别为 (25.13±3.02) °和 (13.38±1.21) °。两组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VAS 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所有患者两侧缘高度改善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手术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度、VAS 评分的恢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共有 9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 (试验组 5 例,对照组 4 例),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与双侧 PKP 术式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两种术式对疼痛改善程度、伤椎的复位效果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在手术操作时间上明显优于双侧 PKP 术式。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DD)的经典手术方式,包括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迟发性硬脊膜撕裂(late presentation of dural tears,LPDT)所致脑脊液漏的发病及治疗方法,为临床管理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腰椎组进行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脑脊液漏情况,根据随访情况及复查情况分析并查找具有LPDT的患者及其治疗方式、并发症以及临床结局。结果共2359例腰椎术后患者纳入研究,脑脊液漏患者共43例(1.82%),术中或术后5天内出现的硬脊膜撕裂(dural tears,DT)伴脑脊液漏患者36例(1.53%),术中发现DT 23例(0.98%),LPDT所致脑脊液漏患者7例(0.3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周、4个月行局部清创+硬脊膜修补手术,5例经卧床休息保守治疗,5例恢复在良好及以上,2例恢复较差,而非延迟性脑脊液漏患者术后恢复未发生较差结局。结论术中未被识别的LPDT所致的脑脊液漏在脊柱术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并发症,需要提高临床认识和予以恰当的治疗,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当提高警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减少长期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CT影像测量了解漏斗胸Nuss矫形术前后胸廓径线的改变情况,探讨并分析Nuss矫形术对胸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漏斗胸Nuss矫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儿中男43例,女7例。所有患儿中存在脊柱侧弯6例,胸廓不对称12例,胸骨旋转11例。通过CT影像测量其放置矫形器前及取出矫形器后胸廓各椎体平面最大横内径及该平面胸脊间的距离,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矫形前后各径线的改变情况,以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在不同年龄、性别、矫形时间、漏斗胸对称与否、是否合并脊柱侧弯等情况间的差异性。结果5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矫形器置入术及矫形器拔除术,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Nuss矫形后较矫形前相比,胸廓前后径在第8~12胸椎水平均较前增加,第3~5胸椎平面较前减小,胸廓横径在第8~10胸椎平面较前减小;年龄≤10岁、矫形时长≥2年及女性患儿胸廓前后径改变量在多个胸椎平面分别较年龄>10岁、矫形时长<2年及男性患儿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胸Nuss矫形后前胸壁凹陷较前明显改善,并且在不同年龄和不同矫形时长间存在差异性,年龄较小及适当增加矫形时间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而胸廓横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招募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受试者完成了研究。所有患者接受6次腰部脊柱推拿治疗,并在脊柱推拿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颅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评估患者脑功能活动的改变及与疗效关系。结果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推拿治疗有效,4例无效。脊柱推拿有效患者治疗前、后产生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0分时的疼痛压力值分别为(7.43±1.47)kg和(10.53±0.55)kg( P < 0.05),而无效患者的则无明显差异( P>0.05)。颅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提示,脊柱推拿治疗有效患者的脑功能活动以抑制为主,抑制区域主要位于右侧前额叶及小脑区域;而脊柱推拿治疗无效患者的脑功能活动以增强为主。 结论脊柱推拿能够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脑功能活动,其治疗有效患者的抑制区域主要在额叶及小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