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3篇
  免费   1026篇
  国内免费   406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37篇
口腔科学   479篇
临床医学   1352篇
内科学   35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984篇
外科学   8331篇
综合类   2762篇
预防医学   509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081篇
  14篇
中国医学   447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636篇
  2015年   598篇
  2014年   1446篇
  2013年   1301篇
  2012年   1297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040篇
  2009年   1093篇
  2008年   819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腰硬外麻醉,观察组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情况。结果 T1、T2、T3、T4时段,观察组MAP及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不同注入量高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OLVF)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OLVF患者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60±8)岁。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高量组、中量组、低量组,每组50例,高量组、中量组、低量组PKP术中高粘度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0~7.0 ml、3~4.9 ml、<3.0 ml,比较三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150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9±7)个月。高量组、中量组、低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量组和中量组术后3、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27.3±3.1)mm、(26.0±2.7)mm和(26.9±3.0)mm、(25.7±2.8)mm]明显高于低量组[(23.8±2.8)mm、(21.3±2.5)mm],高量组和中量组术后3、6个月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40.2±4.7)°、(41.5±4.8)°、(2.6±0.4)分、(1.6±0.3)分、(25.8±3.5)分、(26.9±3.5)分和(40.9±4.8)°、(42.1±4.8)°、(2.6±0.4)分、(1.6±0.3)分、(26.2±3.5)分、(27.2±3.7)分]明显低于低量组[(46.3±5.3)°、(47.8±5.6)°、(3.3±0.4)分、(2.3±0.4)分、(33.3±4.1)分、(34.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71、18.914、29.334、22.457、34.276、30.217、29.364、20.071,均P<0.001);高量组骨水泥渗漏率(28.00%)明显高于中量组和低量组(8.0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1,P=0.005)。 结论PKP术中不同注入量高粘度骨水泥治疗OLVF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注入中量(3~4.9 ml)高粘度骨水泥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有限元法比较两种不同空心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基于1名钟祥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患者的股骨CT资料,经过Mimics 19.0和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处理后得到仿真右侧股骨三维模型,导入Solidworks 2017软件中与空心钉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通过切割命令模拟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将置钉方向为从前往后定义为A模型,从后往前定义为B模型,A、B模型的股骨、内固定在材料参数、施加载荷、接触摩擦、边界条件等均保持一致,提交运算后在查看股骨应力、内固定应力、骨折端位移和骨折端成角。结果 ①B模型应力(260.6 MPa)远小于A模型整体应力(522.4 MPa),A模型整体出现较明显的应力集中,螺钉尾端均是A、B模型内固定的应力集中处;②A模型骨块位移(0.40 mm)大于B模型位移(0.32 mm),A模型骨折端成角为3.9°,大于B模型的2.6°。结论 单纯空心拉力螺钉治疗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从后往前置钉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 04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症、骨折至确诊DVT时间、入院时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其中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肥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脊髓损伤;入院时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包括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肌酐(creatinine,Cr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根据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下肢静脉超声结果是否诊断DVT进行分组,将发生DVT患者设为DVT组,未发生DVT患者设为非DVT组。先对上述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折术前DVT的危险因素。结果:1 046例脊柱骨折患者中,术前发生DVT共137例,未发生DVT者909例。两组患者年龄,术前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OR=3.116,95% CI:1.816-5.346,P<0.001),低蛋白血症(OR=2.508,95% CI:1.583-3.974,P<0.001),术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4.645 mmol/L (OR=2.586,95% CI:1.394-4.798,P<0.001),血浆D-二聚体>558.00 ng/ml (OR=23.916,95% CI:15.108-37.860,P<0.00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3.81μg/ml (OR=3.873,95% CI:2.614-5.739,P<0.001)及年龄是脊柱骨折术前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36~50岁、51~65岁、65岁以上分别是18~35岁患者发生DVT的2.49、2.59、4.02倍。结论:脊柱骨折术前DVT的发生率13.10%(137/1 046);术前合并骨质疏松症、低蛋白血症、低密度脂蛋白>4.645 mmol/L、血浆D-二聚体>558.00 n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3.81μg/ml及年龄是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且年龄越大,发生DVT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骨搬移术后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查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DR)的价值。方法 对19例因胫骨外伤致感染性骨不连及大面积骨缺损接受胫骨搬移术患者分别于术后2、4、6及8周、停止搬移即刻、停止搬移后4、8周、去外固定架前4周及去外固定架即刻行DEXA和DR检查,观察不同时间点胫骨搬移区新生骨痂(BMD新生骨痂)和截骨上下端原骨质骨密度(BMD截骨上下端)及二者比率,分析DR图像中胫骨新生骨痂的形态及填充量。结果 胫骨搬移术术后各时间点BMD新生骨痂、BMD截骨上下端及BMD比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MD新生骨痂及BMD比率在术后2周分别为(0.07±0.01) g/cm2及(5.56±1.24)%,且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P均<0.05);BMD截骨上下端在术后2周为(1.21±0.07) g/cm2,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去外固定架前4周降至最低(P均<0.05)、去外固定架即刻有所升高但与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显示,术后4周胫骨搬移始区见新生骨痂影,随时间延长而呈多形态变化;术后2周胫骨搬移区未见新生骨痂填充,至停止搬移即刻新生骨痂填充量达25%,停止搬移4、8周达50%、75%,去外固定架前4周基本达100%。结论 DEXA能动态监测骨搬移术后搬移区新生骨痂及截骨端原骨质BMD;DR可显示新生骨痂形态变化;骨搬移术后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林昱  刘文革  王振宇 《中国骨伤》2022,35(5):418-422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以脊柱源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3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患者均以脊柱源性腹痛为主要症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21例)和保守组(16例)。手术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男7例,女14例,年龄(75.95±6.84)岁,病程(5.26±3.79) d。保守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男5例,女11例,年龄(75.50±8.07)岁,病程(4.28±3.42) d。两组患者术前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或便秘,均无明显胸腰背部疼痛症状,经胸腰椎MRI确诊为新鲜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记录其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36,SF-36)评分,治疗后排便时间等。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手术组(14.90±14.11)个月,保守组(21.42±17.5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手术组治疗后各时段VAS、保守组治疗后1个月VAS、两组治疗后3个月SF-36中8个维度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保守组治疗后3 d VA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 d 的VAS、SF-36中8个维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 的VAS、治疗后3个月生活活力及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治疗后排便时间手术组均优于保守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切口愈合良好,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以脊柱源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效的方法,与保守治疗相比,在早期缓解腹痛及便秘症状、恢复生活活力及社会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 方法 收集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年内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其预测能力。 结果 最终纳入372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2年内死亡55例(病死率为14.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HR:2.155,95%CI:1.093~4.247)、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3级(HR:2.978,95%CI:1.242~7.183)、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2(HR:4.649,95%CI:2.467~8.761)、术前贫血(HR:2.050,95%CI:1.066~3.943)及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HR:3.026,95%CI:1.491~6.140)为该类患者术后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其AUC分别为0.677、0.733、0.700、0.584和0.658。上述5种因素联合预测的AUC为0.858,显著高于任意单一因素;ASA分级≥3级的预测敏感度最高(敏感度87.3%);CCI 评分≥2的预测特异度最强(特异度92.7%)。 结论 老年患者行下肢骨折手术后2年内死亡的预测因素为年龄≥75岁、ASA分级≥3级、CCI评分≥2、术前贫血和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且5种因素联合预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提示有针对性的进行围术期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