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18篇
  免费   4590篇
  国内免费   2314篇
耳鼻咽喉   845篇
儿科学   1134篇
妇产科学   304篇
基础医学   6204篇
口腔科学   7492篇
临床医学   4490篇
内科学   4578篇
皮肤病学   246篇
神经病学   1093篇
特种医学   23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287篇
综合类   7456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1652篇
眼科学   564篇
药学   2502篇
  32篇
中国医学   1575篇
肿瘤学   233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868篇
  2022年   1015篇
  2021年   2062篇
  2020年   1984篇
  2019年   1737篇
  2018年   1545篇
  2017年   1642篇
  2016年   1585篇
  2015年   1806篇
  2014年   2977篇
  2013年   4158篇
  2012年   2511篇
  2011年   2955篇
  2010年   2579篇
  2009年   2441篇
  2008年   2320篇
  2007年   2343篇
  2006年   2169篇
  2005年   2061篇
  2004年   1811篇
  2003年   1630篇
  2002年   1394篇
  2001年   1194篇
  2000年   1003篇
  1999年   880篇
  1998年   747篇
  1997年   724篇
  1996年   589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495篇
  1993年   354篇
  1992年   360篇
  1991年   311篇
  1990年   253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197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64篇
  1985年   190篇
  1984年   139篇
  1983年   117篇
  1982年   151篇
  1981年   115篇
  1980年   110篇
  1979年   118篇
  1978年   115篇
  1977年   73篇
  1976年   67篇
  1975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2022,28(11):493-500
After decades of relative stagnation lung cancer is emerging as a disease type where rapid progress is being made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as well a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biology. Much of this progress is of immediate impact to diagnosticians, and more is likely to affect diagnostic practice in the near future. In this review we seek to briefly summarize several key areas of active research of immediate or probable imminent value to trainee and consultant pulmonary pathologists alike. We cover some major changes in tumour classification, grading, and patient stratification, as well as considering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machine-assisted interpretation of lung cancer histology, and the 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lung cancer models.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目前,临床上对于直肠癌常用的影像评估方法有MRI、螺旋CT、PET-CT、直肠腔内超声(ERUS)等。而MRI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对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环周切缘及周围器官侵犯等方面的评估均具有明显优势~([1-2])。通过MRI诊断淋巴结的方法通常是影像科医师逐层浏览每一幅图像,从中识别淋巴结的形状、界限及密度来判断,这种传统方式耗时较长且存在主观偏倚,导致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是在体外接种培养高密度的细胞,使其相互融合生长至100%而形成的透明致密膜状物。该技术不需要胰酶消化即可收集细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以及细胞-基质连接等结构。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推广应用于牙周膜、角膜、心脏、软骨、食管等多种组织器官修复。 成骨细胞:主要由内外骨膜和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而来,在复杂的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功能,承担着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因子的调控、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等。背景:现阶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尚未可知,如何将生长因子与组织工程细胞膜片技术相整合,最终将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细胞膜片,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单独及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CCK-8法结合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2种因子促进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然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进行成骨诱导,通过大体及显微镜观察、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物来评估诱导效果。 结果与结论: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P < 0.001),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能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增殖,最佳质量浓度为20 μg/L(P < 0.001),而联合应用既可以促进膜片增殖又能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01);经成骨诱导后,4组膜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其中联合组钙结节最明显(P < 0.001),可显著促进膜片晚期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P < 0.001)。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又能显著增强其成骨诱导能力。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的影响。方法 30只12周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0.4 mL/100 g的20%乙醇溶液,每周3次。治疗组接受白藜芦醇40 mg/kg治疗,每日一次,治疗为期12周。治疗结束时收集血清和股骨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股骨骨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cro-CT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干骺端较模型组具有更多骨小梁以及更佳的骨微观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治疗组股骨的极限载荷和峰值负荷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Seminars in Arthroplasty》2015,26(2):108-111
Bone loss is commonly encountered during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Small defects can be adequately managed with cement filling (with or without screws), modular prosthetic augments, and morselized allograft. For larger defects, cancellous impaction grafting and structural allograft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utilized. More recently, highly porous tantalum cones and titanium sleeves have been designed to achieve axial and rotational stability in the metaphysis and subsequent biologic fixation. Sleeves are linked to one type of prosthesis, whereas cones are unlinked and can be used with any implant design. Multipl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excellent survivorship and radiographic osseointegration at mid-term follow-up.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methods of bone loss management with a focus on highly porous metals and an emphasis on the authors’ preferre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severe bone loss in revision T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