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本研究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指南推荐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优势点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经病历CRF表确认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62例,以随机、盲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循证医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多中心、双盲试验研究,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推荐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口服益气活血方颗粒,对照组口服益气活血方安慰剂颗粒。研究围绕患者利尿效果(24 h出入量、体重、腹围、超声下腹水量)、肝脏功能、凝血、智能水平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2组均在腹水量减少及利尿改善方面取得疗效,但从腹水减少趋势及净体重、腹围下降趋势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通过治疗前后腹部超声示腹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通过血清学检测对肝脏功能改善进行评价,限于治疗周期,2组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治疗时点肝功能变化趋势图看,观察组在某些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对患者智能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均有所改善,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在气虚血瘀证症候群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 01);通过安全性评价,益气活血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协同指南推荐的西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发挥更好的利尿作用,从而降低腹水量;限于治疗周期,益气活血方在肝功能某些方面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益气活血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动(66.7%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肝硬化并发C型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的经济状况及自身意愿,将肝硬化并发C型肝性脑病的住院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利动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利福昔明加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4d按照国外广泛使用的简易肝性脑病严重程度评分表(CHESS)进行程度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h、14d两组CHE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5.8±3.1)vs(2.1±2.0),P〈0.05;对照组:(5.9±3.0)vs(3.6±2.5),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动可明显改善肝性脑病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疗效优于利福昔明加常规治疗,并可改善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肝硬化为主要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12例误诊为肝硬化的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和误诊原因。结果 12例误诊患者中,发病年龄11~46岁,平均年龄32.6岁,主要见于中年人。病程5 d~6年,平均2.6年,误诊时间最长达29个月,有阳性家族史者3例,均为同胞一代发病。分别有11例和5例患者有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和尿铜增加;裂隙灯下角膜K-F环阳性10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被误诊,中年不明原因的肝病要注意本病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对确诊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移植前后,肠道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分泌变化情况,为临床施行肝移植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例肝脏病变行肝移植的患者和20例体格检查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肝移植术前后和健康体检者粪便内的SIgA含量.结果 肝移植患者肝移...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硬化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检测640例肝硬化患者ABO血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示:①朝鲜族肝硬化患者较朝鲜族对照组A型血型显著为多,而汉族肝硬化患者ABO血型分布与汉族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HC)者较未合并PHC者B血型显著为多,O血型显著为少;③男女肝硬化患者ABO血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肝硬化患者ABO血型分布与民族、是否合并PHC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基因点突变与数量表达及其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cell nature-immune-adhesion function,RNIAF)的变化,探讨它们在评估肝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134例肝炎肝硬化不同分级的Ⅰ型补体受体基因点突变与数量表达及其RNIAF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较,肝硬化患者I型补体受体基因点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硬化Child分级各组的CRI数量表达及RNIAF都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且随着分级病情严重,CRI、RNIAF逐渐降低。结论: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活性及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可灵敏地反映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发展,红细胞CRI及RNIAF。可作为判断肝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脾大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治疗肝硬化脾大的临床疗效。方法:检测我院采取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治疗的肝硬化脾大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及血常规,并进行对比,同时将术后2年回访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情况同术前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年ALT〉80 U/L的患者占比由术前的76.79%下降为19.64%;腹水患者占比由术前的87.50%下降为16.07%;肝萎缩患者占比由术前的60.71%下降为33.93%,术后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有效地保存了自体脾片组织,提高了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使肝硬化致脾大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得到了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9.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晚期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晚期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晚期肝硬化患者进行测评,选取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适应性≥53分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适应性〈53分的76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H-74)、情感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素质。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及护理晚期肝硬化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更应注意部分晚期肝硬化患者对家庭亲密度的感受,并有针对性地对晚期肝硬化患者及家属开展社会心理干预,提高适应性,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T174M分子变异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提取正常人64例和肝硬化患者65例白细胞基因组DNA,通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测序等技术,观察AGT基因型在肝硬化组和正常组分布的差异.结果:AGT基因T174M位点MT和TT基因型的频率在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为82.8%、17.2%和84.6%、15.4%,两组之间不存在差异(χ~2=0.077,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变异与肝硬化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