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86篇
  免费   8610篇
  国内免费   3887篇
耳鼻咽喉   538篇
儿科学   1409篇
妇产科学   2554篇
基础医学   8310篇
口腔科学   1094篇
临床医学   8957篇
内科学   12584篇
皮肤病学   1465篇
神经病学   3830篇
特种医学   15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757篇
综合类   13409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6898篇
眼科学   1067篇
药学   34451篇
  53篇
中国医学   3603篇
肿瘤学   6876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1466篇
  2022年   2506篇
  2021年   3293篇
  2020年   3263篇
  2019年   3220篇
  2018年   3464篇
  2017年   3620篇
  2016年   3504篇
  2015年   3615篇
  2014年   6145篇
  2013年   9828篇
  2012年   6216篇
  2011年   6795篇
  2010年   5450篇
  2009年   5278篇
  2008年   5238篇
  2007年   5371篇
  2006年   4991篇
  2005年   4631篇
  2004年   3860篇
  2003年   3465篇
  2002年   2709篇
  2001年   2455篇
  2000年   2040篇
  1999年   1696篇
  1998年   1377篇
  1997年   1283篇
  1996年   923篇
  1995年   893篇
  1994年   716篇
  1993年   599篇
  1992年   597篇
  1991年   488篇
  1990年   422篇
  1989年   339篇
  1988年   321篇
  1987年   278篇
  1986年   244篇
  1985年   266篇
  1984年   214篇
  1983年   184篇
  1982年   154篇
  1981年   126篇
  1980年   91篇
  1979年   88篇
  1978年   78篇
  1977年   59篇
  1976年   63篇
  1975年   6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时, 随机交替接受等渗透剂量的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 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记录有效降低颅内压持续时间、颅内压最大降幅及其时间, 用药前及用药后1 h、3 h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降低颅内压(均 P < 0.01), 两者的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患者脑灌注压较用药前均上升(均 P < 0.01), 平均动脉压先上升后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中心静脉压稍有波动,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0%甘露醇治疗后患者血钠下降, 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钠值上升,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 结论3%高渗盐水可作为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发布了第三版《艾滋病诊疗指南》。新版指南强调抗病毒治疗时点前移:一旦成人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若无禁忌宜尽早启动抗HIV治疗。对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HIV感染者, 在感染控制、病情稳定后也应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尤其强调HIV合并结核患者在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少于200/μL的情况下, 建议抗结核两周内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在抗HIV治疗用药中, 淘汰了一些毒副作用大、依从性较差的药物, 如司他夫定、去羟肌苷、茚地那韦等, 优选抗病毒效力强、服药方便的组合, 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组合。对于HIV感染的婴幼儿, 亦主张及早抗HIV治疗。对于五岁以内的幼儿, 主张确诊后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HIV感染的孕产妇, 建议尽快予以全程、联合抗HIV治疗, 寓防于治。  相似文献   
5.
6.
欧洲药品局(EMA)于2018年11月发布了"人用药品辅料右旋糖酐的包装说明书资料",该文件引用大量文献全面评价了右旋糖酐的安全性,特别指出含有右旋糖酐辅料的注射和吸入制剂的疫苗与药品,应在说明书中描述有关其过敏反应信息的新要求。介绍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这类药品说明书的撰写和监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为全球公共卫生负担和危害最严重的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吡喹酮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效、低毒、价廉的广谱抗蠕虫口服药,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抗血吸虫的首选药物。吡喹酮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反复使用已超过40年,血吸虫是否会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引起国际社会极大担忧,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针对血吸虫病防治中这一重大需求,自1996年起,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基金资助下,我们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和实验室,对血吸虫在吡喹酮药物的压力是否会产生抗药性、抗性虫株的生物学特性、抗性的检测、吡喹酮抗性的交叉抗药性及抗药性的预防和控制等科学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其研究及其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persons who use drugs (PWUD) in Vietnam who are also HIV-positive may face additional challenges in psychosocial outcomes, and these challenges may extend to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depressive symptoms, stigma, social support, and caregiver burden of HIV-positive PWUD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compared to the outcomes of HIV-negative PWUD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Baseline, 3-month, and 6-month assessment data were gathered from 83 PWUD and 83 family members recruited from four communes in Phú Th? Province, Vietnam. For PWUD, although we observed a general decline in overall stigma over time for both groups, HIV-positive PWUD consistently repor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verall stigma for all three periods.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family members in both groups declined over time; however, family members of HIV-positive PWUD reported higher depressive symptoms across all three periods. In addition, family members of HIV-positive PWUD reported lower levels of tangible support across all three periods. Caregiver burden among family members of HIV-positive PWU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whereas the reported burden among family members of HIV-negative PWUD remained relatively unchanged.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future interventions for PWUD and family members, with targeted and culturally specific strategies to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addressing additional stigma experienced by PWUD who are HIV-positive. Such challenges may have direct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family members' depressive symptoms, tangible support, and caregiver burde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 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Beclin 1及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PML-RARα)、磷酸化核糖体S6激酶(P-P70S6K)、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 等表达水平。结果与维甲酸组比较, 联用组能诱导耐药细胞株NB4-R1细胞的分化, 并将细胞增殖阻止在G 1期而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100 nmol/L依维莫司组、1μmol/L维甲酸组、联用组、对照组NB4-R1细胞培养48 h后分化百分率分别为(2.29±0.57)%、(17.06±2.65)%、(54.47±4.91)%、(2.54±0.53)%; 处于G 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20±11.97)%、(33.54±6.25)%、(53.70±8.73)%、(27.40±6.01)%; 四组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30±0.14)%、(2.25±0.21)%、(2.40±0.28)%、(1.95±0.07)%。与维甲酸组比较, 联用组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P70S6K、4E-BP1分子磷酸化水平下降, LC3-II和Beclin 1的表达上调, 且能部分降解融合蛋白PML-RARα。 结论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能诱导NB4-R1细胞分化, 且能阻滞细胞周期而不致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作用从而降解PML-RARα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