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08篇
  免费   6891篇
  国内免费   2572篇
耳鼻咽喉   991篇
儿科学   1324篇
妇产科学   269篇
基础医学   6904篇
口腔科学   7592篇
临床医学   9415篇
内科学   6608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1687篇
特种医学   120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1526篇
综合类   11460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579篇
眼科学   342篇
药学   4290篇
  25篇
中国医学   1906篇
肿瘤学   3268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992篇
  2022年   1377篇
  2021年   2918篇
  2020年   2595篇
  2019年   2128篇
  2018年   2047篇
  2017年   2238篇
  2016年   2464篇
  2015年   2653篇
  2014年   4716篇
  2013年   5573篇
  2012年   4461篇
  2011年   5100篇
  2010年   4446篇
  2009年   4239篇
  2008年   4128篇
  2007年   4179篇
  2006年   3823篇
  2005年   3491篇
  2004年   2944篇
  2003年   2291篇
  2002年   1881篇
  2001年   1673篇
  2000年   1417篇
  1999年   1158篇
  1998年   997篇
  1997年   931篇
  1996年   795篇
  1995年   732篇
  1994年   697篇
  1993年   520篇
  1992年   492篇
  1991年   412篇
  1990年   342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289篇
  1987年   219篇
  1986年   199篇
  1985年   229篇
  1984年   207篇
  1983年   175篇
  1982年   188篇
  1981年   135篇
  1980年   122篇
  1979年   127篇
  1978年   117篇
  1977年   80篇
  1976年   75篇
  1975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3.
4.
5.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4-146+封三
目的探讨MSCT在对比剂外渗的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创伤性腹部动脉损伤患者及58例腹部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患者影像资料,分析急性腹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所致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性。结果 44例创伤性腹部损伤患者通过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共检出59支动脉损伤,其中对比剂外渗34支、非对比剂外渗共25支;58例急性腹部非创伤组共检出58支动脉病变,其中8支存在对比剂外渗。对比剂外渗征象创伤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组(χ~2=24.42,P0.05)。结论与非创伤组相比,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对比剂外渗征象较为常见,MSCT可以较好地显示创伤性对比剂外渗的直接及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7.
8.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是在体外接种培养高密度的细胞,使其相互融合生长至100%而形成的透明致密膜状物。该技术不需要胰酶消化即可收集细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以及细胞-基质连接等结构。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推广应用于牙周膜、角膜、心脏、软骨、食管等多种组织器官修复。 成骨细胞:主要由内外骨膜和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而来,在复杂的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功能,承担着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因子的调控、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等。背景:现阶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尚未可知,如何将生长因子与组织工程细胞膜片技术相整合,最终将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细胞膜片,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单独及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CCK-8法结合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2种因子促进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然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进行成骨诱导,通过大体及显微镜观察、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物来评估诱导效果。 结果与结论: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P < 0.001),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能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增殖,最佳质量浓度为20 μg/L(P < 0.001),而联合应用既可以促进膜片增殖又能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01);经成骨诱导后,4组膜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其中联合组钙结节最明显(P < 0.001),可显著促进膜片晚期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P < 0.001)。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又能显著增强其成骨诱导能力。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Background

Photosensitizers used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to treat dermatologic disease are metabolized into mainly protoporphyrin IX (PpIX), which has five absorption wavelength peaks: 410?nm, 510?nm, 545?nm, 580?nm, and 630?nm. Although only red light around 635?nm and blue light around 400?nm are used as light sources for PDT, the efficiency of PDT might be improved by using multiple wavelengths, including those that correspond to the other absorption peaks of PpIX. Furthermore, because the target disease often occurs on the face, a flexible-type light-source unit that can be fitted to the lesion without unnecessarily exposing the mucous membranes, e.g., the eyes, nostrils, and mouth, is preferred.

Objectiv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a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unit that emits multiple wavelengths to improve PDT effects.

Methods

HaCaT cells were incubated with 5-ALA and subsequently irradiated with either a single wavelength or sequentially with two wavelengths. Cell viability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ere analyzed. Nude mice were implanted with COLO679 cells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nto the flank. 5-ALA was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into the tumor. The tumor was irradiated with 50?J/cm2 (day 0) and assessed daily until day 21.

Results

The synergistic PDT effects of dual-wavelength irradiation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were highest with the 405-nm and 505-nm wavelength combination. This dual wavelength combination was also the most effective in vivo.

Conclusion

We could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dual-wavelength PDT is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DT. Using a flexible LED unit is expected to achieve more uniform irradiation of uneven area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治疗前原发性骶尾部脊索瘤(PSC)CT图像分型,并分析其CT征象,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PSC患者治疗前的CT图像,包括肿瘤的部位、范围、大小、密度、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按照肿瘤的部位由上及下分为Ⅰ~Ⅳ型,并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从小到大分为a^d亚型。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PSC各亚型的占比,并对各亚型之间进行两两比较。采用R×C列联表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分型和亚型肿瘤钙化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各分型和亚型肿瘤的大小和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1例PSC中,Ⅰ~Ⅳ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7.8%、30.7%、36.6%、14.9%,a^d亚型的占比分别为9.9%、25.7%、58.4%、5.9%。各亚型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亚型明显高于a亚型(P=0.039),d亚型明显低于a亚型(P=0.036),其余各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分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各亚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亚型肿瘤钙化的比率逐渐增加。Ⅰ型肿瘤的左右径及上下径明显大于Ⅱ~Ⅳ型(P<0.05)。a亚型与b亚型肿瘤之间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b^d亚型之间前后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肿瘤之间的左右径、上下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亚型径线最小,d亚型径线最大。结论101例PSC中,Ⅱ、Ⅲ型最多见,肿瘤较少累及第一骶骨;各亚型中,a型较少见,c亚型最多见,d亚型最少见。肿瘤的密度与分型无关,肿瘤内钙化与亚型有关。Ⅰ型肿瘤侵犯的范围较Ⅱ~Ⅳ型广泛,a^d亚型肿瘤的径线逐渐增大,CT分型有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PSC诊断延迟现象比较明显,但很少发生远处侵犯和转移。CT图像可对治疗前PSC分型,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