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6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关节镜双后内入路与切开手术治疗急性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52例急性单纯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关节镜组27例患者行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9~52(34.9±9.2)岁;切开复位组25例患者行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4(33.7±8.4)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以及术后12个月Lysholm、IKDC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5.0±1.7)个月。关节镜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大于切开复位组(P<0.05);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小于切开复位组(P<0.05);关节镜组和切开复位组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95.9±1.7)分和(86.4±1.2)分,均较术前的(49.1±2.3)分和(48.9±1.1)分显著提高(P<0.05);关节镜组和切开复位组术后12个月IKDC总分分别为(96.9±1.5)分和(87.1±1.4)分,均较术前的(47.6±4.1)分和(48.1±3.9)分显著提高(P<0.05);关节镜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IKDC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关节镜双后内入路治疗急性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早期效果满意,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2005年3月至2014年2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6例,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细菌培养均为表皮样葡萄球菌。采用关节镜清理和置管灌注冲洗。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和膝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感染均被控制,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Lysholm膝关节评分85~95分,膝关节活动度120°~13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早期采用关节镜清理和置管灌注冲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髌股关节炎患者156例, 其中男62例, 女94例;年龄45~61岁, 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 上下楼、蹲下起立时疼痛加重。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 并将软骨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后评估疗效。结果:术后149例获得随访, 时间10~18个月, 平均(14.8±3.5)个月, 切口均愈合良好, 未见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73.29±4.48提高到术后80.93±4.21,Kajala评分由术前68.34±6.22提高到术后76.48±6.54,软骨损伤Ⅰ-Ⅲ级者术后疗效较好, 软骨损伤Ⅳ级者疗效较差。结论: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可明显缓解膝前疼痛, 改善膝关节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延缓关节炎进程。  相似文献   
4.
胫骨残端长度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觉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民  毕胜  刘玉杰  杨维  张丽丽 《中国骨伤》2015,28(7):609-614
目的:研究保留韧带胫骨残端的长度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觉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4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分为3组,每组14例.A组保留韧带胫骨残端长度15~20 mm,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28.2±6.6)岁;B组保留韧带胫骨残端5~10 mm,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27.9±6.4)岁;C组保留韧带胫骨残端小于2 mm,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28.6±6.8)岁.治疗前后采用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对稳定性进行评价,行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评价关节功能,采用非负重位被动重复位置法对膝关节本体觉进行检测.结果:3组患者术后6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12、18个月3组各1例前抽屉试验呈弱阳性.术后18个月Lysholm和Tegner评分均高于术前,而术后18个月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曲20°和伸直80°、20°测试重复位置觉显示,3组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曲50°和伸直50°测试重复位置觉显示,A组和B组在术后6个月较治疗前好转,且明显优于C组;术后18个月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曲80°测试重复位置觉显示,A组和B组在术后12个月较治疗前好转,且明显优于C组;术后18个月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韧带胫骨残端有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本体觉的恢复,残端长度以5~10 mm为宜.  相似文献   
5.
盘状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其治疗方法有在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盘状半月板次全切术、盘状半月板全切术等,虽术后短期临床效果佳,但远期临床效果不理想。目前对于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表明术式的选择及术后下肢力线的改变与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相关。本文主要总结了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现状及术后下肢力线的变化情况,阐述了下肢力线的评估在盘状半月板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徐鸿尧  戴志宏  邹相杰  夏鹏程  黄河 《中国骨伤》2020,33(12):1101-1105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Inside-out技术与Outside-in技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9年7月,65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8~64(54.82±5.35)岁;右侧18例,左侧14例;病程4~10(7.76±1.19)个月;采用Outside-in技术松解治疗。对照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45~62(54.64±4.16)岁;右侧18例,左侧15例;病程5~9(7.65±1.24)个月;采用Inside-out技术松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术后1个月肩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5例获得随访,时间9~17(11.34±2.24)个月。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但两组间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肩关节外展、后伸、前屈、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内旋功能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两种关节镜下松解方案在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中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肩关节功能与疼痛程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Outside-in从外向内松解技术更为直接,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短,在原发性冻结肩的松解操作时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梁潇  王靖  李晓声 《中国骨伤》2020,33(12):1106-1110
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治疗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例接受肩关节镜下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治疗的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患者,男7例,女1例;左肩5例,右肩3例;年龄22~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术前和术后拍摄肩关节X线片和行CT检查评估骨折严重程度和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术后肩关节CT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未出现移位。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好,术后末次随访ASES评分85~97分,均较术前提高;Constant-Murley评分83~96分,均较术前提高。结论:肩关节镜下采用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可以有效固定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共12例,均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距骨倾斜角变化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12例均获得15~46个月随访,平均(26±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无踝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1.0±2.6)分、Tegner评分为(6.0±1.2)分,两者较术前均明显提高(t =10.57、12.38,均为P<0.001)。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降低(t=7.13,P<0.001)。 结论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重建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能更精准地探查韧带断端、定位韧带附着点、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局麻下为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经关节镜行关节清理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49例;平均(61±10)岁;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包括刨削清理突入髌股关节、胫股关节及髁间窝内增生肥厚的炎性滑膜组织,修整老化退变、破损的半月板,解除交锁因素,清除剥脱的软骨碎屑,修平缺损的软骨边缘,松解关节腔内的炎性索带及粘连带,切断滑膜皱襞,清理髌下脂肪,去除关节腔内的游离体。术后随访患侧膝关节的功能状态,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0±10)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平均随访(15±9)个月,78例患者中优48例,良23例,差7例,优良率达91%。结论:局麻下经关节镜行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延缓病变发展,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