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3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460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16篇
基础医学   1674篇
口腔科学   1471篇
临床医学   1453篇
内科学   5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23篇
特种医学   1724篇
外科学   6029篇
综合类   230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78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549篇
  15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725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1071篇
  2013年   1237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049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881篇
  2008年   848篇
  2007年   780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45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DHS治疗的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PFNA固定治疗比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高亮亮 《河北医学》2016,(10):1602-1604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0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空心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三年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均以疼痛、骨不连以及感染为主,其中观察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三年临床总有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三年期临床总有效率为51.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并且三年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股骨头坏死中日友好医院分型的有限元分析:根据李子荣等提出的中日友好医院分型,建立股骨头坏死三维模型,分为 M型(内侧型)、C型(中央型)和 L型(外侧型),其中 L型包括L1型(次外侧型)、L2型(极外侧型)和 L3型(全头型)。通过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为该分型的保髋治疗提供了一定力学依据,显示外侧柱的存留是精准预防塌陷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力学基础。 腓骨支撑坏死股骨头保髋手术:是对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需要保留股骨头患者进行的一种手术方式。首先需对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清除一定坏死骨,空腔填塞松质骨(髂骨为主),打压结实后植入腓骨(异体或自体)支撑,给坏死区的提供力学支撑及生物学修复,预防股骨头进一步坏死及塌陷。 背景:研究报道股骨头坏死的保髋疗效与外侧柱存留密切相关,中日友好医院分型是根据三柱结构确立的,对股骨头塌陷的预测准确性高。 目的:建立股骨头坏死中日友好医院分型各分型仿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各分型腓骨植入的力学变化,探讨外侧柱存留对保髋疗效的意义,为该分型的塌陷精准预测提供基础。 方法:建立正常股骨头、中日友好医院分型(M型、C型、L1型、L2型、L3型)股骨头坏死及其腓骨植入3组11种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观察各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值、最大位移值及股骨头内部载荷传递模式。 结果与结论:①坏死组位移最大,应变最大,且因坏死分型不同而位移不同,位移变化如下:M型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The patellar ligament (PL) is an epiphyseal ligament and is part of the extensor complex of the knee. The ligament has gained attention due to its clinical relevance to autograft and tendinopathy. A variety of 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the PL such as aplasia, numerical variations, and vascularity are being reported recently by clinicians and anatomists. The aim of this literature was to review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o provide a consensus regarding anatomic variations of the PL, neurovasculature surrounding the PL, histology of the PL, and various aspects of PL measurements with relevance to the surgical considerations and sex and age-related differences. A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patellar ligament was performed by conducting a detailed literature search and review of relevant articles. A total of 90 articles on the patellar ligament were included and were categorized into studies based on anatomical variations, neurovasculature, morphometrics, microanatomy, sex and age-related difference, and ACL reconstruction. The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morphometrics of the PL were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the frequency of strain injuries, tendinopathy, and efficacy of the PL autograft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he sex differences in PL measurements and the effect of estrogen on collagen synthesis explain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patellar tendinopathy in women. An awareness of its variations enables careful selection of surgical incisions, thereby avoiding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nerve injury. Accurate knowledge of the PL microanatomy assists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ligament degeneration, rupture, autograft harvesting, and ligamentiz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