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66篇
  免费   1005篇
  国内免费   916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105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992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6716篇
内科学   752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346篇
特种医学   24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480篇
综合类   12173篇
预防医学   3709篇
眼科学   678篇
药学   5207篇
  77篇
中国医学   3687篇
肿瘤学   1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898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802篇
  2016年   785篇
  2015年   1140篇
  2014年   2477篇
  2013年   2331篇
  2012年   2765篇
  2011年   2992篇
  2010年   2784篇
  2009年   2669篇
  2008年   3160篇
  2007年   2758篇
  2006年   2182篇
  2005年   2374篇
  2004年   1793篇
  2003年   1654篇
  2002年   1224篇
  2001年   1219篇
  2000年   825篇
  1999年   684篇
  1998年   575篇
  1997年   550篇
  1996年   436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 ASTI)模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治伤巴布剂干预AST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伤巴布剂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均予以左侧后肢小腿ASTI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于标记部位立即予治伤巴布剂(修剪成1.5x3cm大小)外敷,并用胶布固定;其余四组均予等剂量赋形剂(修剪成1.5×3 cm大小)外敷处理,胶布固定;持续外敷,共持续24 h。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400 μg/kg/天)1次;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erifosine(20 mg/kg/天)1次。分别于0(造模前)、2h、4h、8h、12h、24h测量受伤小腿肌肉处的周长,并计算肌肉肿胀率(muscle swelling rate,MSR)。24 h药物干预结束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将左侧后肢小腿损伤中心部位进行取材,分成三份。一部分用于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一部分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剩下部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p38MAPK、AKT、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 B alpha, IκBα)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MSR显著增加(P<0.01);病理形态学上,骨骼肌组织可见大面积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p38MAPK(p-p38)/总p38MAPK(t-p38),磷酸化-AKT(p-AKT)/总-AKT(t-AKT)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MSR在治疗第8 h、12 h、24 h显著下降(P<0.01),且在治疗第24 h,其MSR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明显(P<0.05);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显著(P<0.05);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更显著(P<0.05);p-p38/t-p38及p-AKT/t-AKT明显下降(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降低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值方面更显著(P<0.01)。结论 治伤巴布剂可能同时对p38MAPK、AKT信号通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引起NF-κB活性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进而引起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水平下调,减轻ASTI炎症反应,从而改善ASTI。  相似文献   
2.
《职业卫生与病伤》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6-172X,CN51-1246/R,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版。本刊宗旨为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预防医学科技成就,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为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与预防骨科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未采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的500件骨科外来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11月期间采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的500件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外来器械管理效果、外来器械管理质量及医院骨科感染率。结果手术前做好再生处理、器械完好程度、外来器械按时送达医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及时更换损坏器械、手术后器械丢失、器械磨损度、信息保存不完善、混淆错拿器械包低于对照组(P<0.05);医院骨科感染率观察组为0.00%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应用于CSSD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通过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果和外来器械管理质量,有效降低医院骨科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80岁以上高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98例,使用Python统计软件包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软件包中决策树、逻辑回归、随机森林、ExtraTreesClassifier、AdaBoost、GradientBoostDecisionTree、SVM等7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低蛋白血症风险模型构建。绘制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选择最佳模型。最终根据模型纳入的特征确定风险因素。结果随机森林为最佳预测模型,白蛋白定量最小值(min)、椎管内麻醉、肌酸激酶同工酶、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前直接胆红素最大值(max)、术前血清总蛋白max、术后输血量、术前血清总蛋白min、术前血钠min、术前总胆红素min、术前总胆红素max、术前肌酸激酶min、术前高密度脂蛋白min,是高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术后高龄老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因素较多,其中及时改善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降低术后低蛋白血症及其他术后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物理预防的证据,提高护理人员VTE物理预防措施实施依从性。方法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总结方法学,检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VTE物理预防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文献类型,由研究人员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汇总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包含10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经过分析,总结出7类共30条骨科围手术期患者VTE物理预防最佳证据。结论最佳证据可为护士提供循证依据。但在应用时,还需评估具体临床情境,结合专业判断和患者意愿,针对性选择证据,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为E级。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之分为A组(伤椎置钉组)、B组(跨伤椎置钉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的各项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获显著改善,但术后和随访1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的伤椎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时,A组的伤椎高度和Cobb角丢失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钉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经伤椎置钉更有利于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和防止后凸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伤椎置钉与否以及置钉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4月-2016年4月,纳入9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27例,伤椎不置钉处理; B组35例,伤椎置入短钉; C组30例,伤椎置入长钉。三组均予以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三组的疗效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得到良好矫正,但A、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术后2年时,两项指标均有一定的矫正度丢失率,A组显著大于B、C两组(P0.05)。三组术后的椎管面积均有所改善,A、B两组改善率显著大于C组(P 0.05)。术后随访期间,A组内固定失败总发生率为14.81%,显著高于B组5.72%和C组的3.33%(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可显著降低矫正度丢失率和内固定失败率;但伤椎置入长钉时,其矫正效果和椎管面积恢复效果均差于短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