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5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217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154篇
  2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咽通气道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咽通气道法是用“S”型管道插入咽部,使舌根前移,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传统的口咽通气道固定方法是将胶布缠绕牙垫顶部,贴在面颊的两侧。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这种固定方法易脱出,清洗时胶布很难去除,对胶布过敏者,粘贴处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或破溃。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口咽通气道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将通气道翼缘两侧各打1个小孔,从两侧小孔各自穿一绷带。当气管插管等管道插入通气道后,将绷带绕至患者颈后部打结固定即可。此方法简单易行,可以防止脱落,避免使用胶布造成的皮肤过敏。口咽通气道固定方法的改进!075000$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
王华玉 《山东医药》2003,43(18):64-64
插胃管时 ,常有胃管误入气管或盘在口腔中 ,由于胃管刺激而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曾为 112例患者插胃管 ,除1例未成功外 ,其余均 1次成功。现介绍如下。方法 :选择型号、软硬适中的胃管 ,对清醒或昏迷患者的家属说明目的 ,以取得合作。患者取半卧位或仰卧位 ,测量好插入胃管长度 ,并用胶布作标记 ,均匀涂上石蜡油。常规铺治疗巾 ,清洁鼻孔。清醒患者嘱其低头 ,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 ;对昏迷患者 ,操作者左手将其头部托起 ,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带一次性手套 ,手持胃管 ,前端稍向鼻腔内侧倾斜 ,将胃管迅速往前插入至预定长度。常规判断插…  相似文献   
3.
弹性绷带在乳腺癌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弹性绷带在乳腺癌术后应用效果。方法  4 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弹性绷带包扎为实验组 ,4 5例用普通宽绷带包扎为对照组。然后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应用弹性绷带包扎 ,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切口愈合 ,使患者术后术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提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压力梯度长袜(CS)或与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使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CS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每组60例。术后3~8d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记录DVT例数及血栓发生部位(大腿或小腿)。随机选择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各15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切皮后2h及术后24h各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测定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术后3-8d对照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和单纯CS组DVT发生率分别为49.3%、15.0%、23.3%和30.0%(P〈0.05)。所有发生DVT患者中,除CS组发现1例近端DVT外,其余均为远端DVT。发生DVT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危险因素个数等与未发生血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纤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切皮后2h,CS+IPC全程组vWF升高,D-D、tPA-Ag降低(P〈0.05),术后24h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间D—D、vWF、tPA-Ag及P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IPC全程或术后使用均能降低高危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其中CS+IPC全程使用预防效果最好,可能与IPC增加纤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以来,作者采用透视下整复夹板、石膏绷带双重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2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胶布粘贴法治疗慢性小腿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小腿溃疡俗称"臁疮",多发于小腿下1/3的前内侧处.本病常为下肢静脉曲张,栓塞性静脉炎所引起的并发症,或为局部破伤、虫咬、湿疹等继发感染,延久失治而成,是一种迁延难愈的慢性溃疡,治疗上颇感困难.应用胶布粘贴法治疗本病简单易行,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绷带包扎是一种基础的操作,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严重的损伤,例如能限制运动或影响肢体血供.绷带的作用在于:①基本的包扎;②支持;③加压;④作为给药的媒介物,如锌氧绷带.  相似文献   
8.
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通常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针翼及针眼处,延长管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用胶布固定,一旦被患者汗液浸湿极易脱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胶布过敏的症状。为此,我们利用弹力网固定静脉留置针及PICC,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9月收治54例跟骨波及关节面骨折,其中7例Sanders分类为Ⅰ型的行高分子绷带固定,其余47例行切开复位植骨跟骨钛合金解剖板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宽胶布压迫固定治疗帽状腱膜下血肿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  李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453-454
近几年我们采用一次抽血应用宽胶布压迫固定法治疗8例儿童帽状腱膜下血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