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83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78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39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398篇
  1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黄晓云  陈玲 《现代肿瘤医学》2022,(21):3944-3947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2月至2018年03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急性白血病行化疗的患者166例,按照是否使用抗真菌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分为观察组(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治疗,n=103)和对照组(未应用抗真菌药物,n=63),比较两组患者IFD发生率差异,并分析抗真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IFD发生率为10.7%,对照组为33.3%,两组患者的IFD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可以有效减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IFD发生率,并且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儿童甲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两所医院112例儿童甲真菌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结果 112例甲真菌病患儿,发病的主要年龄段为10~12岁,临床类型最多的是远端侧位甲下型,趾甲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指甲。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0.36%,分离出病原菌90株,其中皮肤癣菌76株,占84.44%,而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儿童甲真菌病在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上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注意避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长脉宽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甲真菌病患者行长脉宽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1疗程组,每周治疗1次,共4次;B组为2疗程组,共治疗8次,分别于治疗后12周、24周进行随访,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真菌学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43例患者共治疗病甲138个,其中A组患者24例,病甲70个;B组患者19例,病甲68个。在12周及24周,两组患者的真菌学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2值分别为0.16、0.46,P值均>0.05);12周,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8.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9,P<0.05);24周,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2.9%、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2,P>0.05)。治疗过程中除疼痛外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长脉宽Nd∶YAG激光是治疗轻中度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当延长疗程可提高近期(12周)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皮损的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探讨RCM作为病理学诊断早期MF的辅助价值及动态监测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临床疑诊MF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0 ± 17.6)岁。根据总结的早期MF的RCM特征,对活检部位进行初步定位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MF的RCM与病理特征。对MF确诊病例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运用RCM对靶向皮损跟踪随访,9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在40例临床疑诊MF病例中,根据RCM特征初步诊断典型MF 8例,疑似MF18例,排除14例;根据MF病理学特征诊断典型MF12例,疑似14例,排除14例。一致性分析显示,RCM特征分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为0.848,P < 0.01。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表皮低折光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高(Kappa系数 = 1,P = 0.005),其次是红斑期的真皮纤维化(Kappa系数 = 0.714,P = 0.035)。MF的RCM特征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步恢复正常,但直至临床皮损完全缓解,非典型淋巴细胞依然存在。结论 RCM技术可用于早期疑诊MF皮损的病理取材定位,同时可尝试作为一种动态监测MF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RB1等位基因与广东汉族人群甲真菌病的关联性。方法:纳入64例广东汉族甲真菌病患者(包括10例红色毛癣菌甲癣患者)以及64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研究对象全血基因DNA进行HLA DRB等位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甲真菌病与HL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甲真菌病患者HLA-DRB1*10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 X2=5.10,P<0.05)。红色毛癣菌感染的甲癣患者组HLA DRB1*12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  X2=4.70,P<0.05)。结论:HLA-DRB1*1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东汉族人群甲真菌病遗传易感基因,而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是红色毛癣菌感染的甲真菌病患者的保护性基因,HLA基因多态性与甲真菌病的发生可能存在遗传免疫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荆州地区0~6岁儿童甲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诊断为甲真菌病的0~6岁儿童病例资料。结果儿童甲真菌病患者在3~6岁中构成比最高。最常见临床类型为远端侧位甲下型(59.18%)。可能危险因素为浅部真菌病家族病史、甲外伤史和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史。共分离出病原菌49株,包括皮肤癣菌17株,酵母菌30株,非皮肤癣菌2株,最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光滑念珠菌(20.41%)、红色毛癣菌(18.37%)和近平滑念珠菌(18.37%)。结论荆州地区0~6岁儿童甲真菌病最主要致病菌种为光滑念珠菌,针对其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副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副银屑病患者,采用BIOMED?2多重PCR扩增体系检测其皮肤及外周血TCRγ链基因重排,分析TCRγ基因重排与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类型、组织病理表现(非特异表现和非典型表现)的相关性。结果20例副银屑病患者皮损中,7例TCRγ基因重排阳性。11例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检测中3例阳性,其中2例皮损检测亦阳性。皮损及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均无关(P>0.05),而皮损TCRγ基因重排阳性与蕈样肉芽肿相关不典型表现有关(P<0.05)。20例患者平均随访(44.85±18.48)个月,1例进展为蕈样肉芽肿,2例痊愈。结论副银屑病患者皮损TCRγ基因重排阳性可能与蕈样肉芽肿相关不典型表现有关,结合组织病理不典型表现,提示有进展为蕈样肉芽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外源性暗色真菌侵入皮肤深部组织所引起的,以疣状增生、化脓、瘢痕性挛缩为特征的慢性深部真菌病。该病是由自然界一组腐生性真菌感染所致。病原菌一般通过外伤处侵入皮肤深部,经过一定的时间由菌丝相转成酵母相硬壁孢子,其孢壁的抗原性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炎症反应,形成慢性肉芽肿[1]。原发病灶的病原菌可通过淋巴管、组织间隙和自家接种的途径向远处播散,形成新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