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966篇
  免费   14315篇
  国内免费   10201篇
耳鼻咽喉   6423篇
儿科学   4960篇
妇产科学   3887篇
基础医学   6388篇
口腔科学   2254篇
临床医学   65017篇
内科学   29816篇
皮肤病学   2986篇
神经病学   4267篇
特种医学   254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2篇
外科学   36126篇
综合类   86884篇
预防医学   19057篇
眼科学   4981篇
药学   40556篇
  157篇
中国医学   16714篇
肿瘤学   14381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4970篇
  2022年   4427篇
  2021年   4912篇
  2020年   5852篇
  2019年   4238篇
  2018年   2845篇
  2017年   6979篇
  2016年   8843篇
  2015年   11437篇
  2014年   17582篇
  2013年   19469篇
  2012年   29516篇
  2011年   32341篇
  2010年   29880篇
  2009年   24398篇
  2008年   26663篇
  2007年   23086篇
  2006年   19124篇
  2005年   13283篇
  2004年   11297篇
  2003年   9271篇
  2002年   9133篇
  2001年   9457篇
  2000年   7282篇
  1999年   6344篇
  1998年   5104篇
  1997年   4924篇
  1996年   4687篇
  1995年   4435篇
  1994年   3081篇
  1993年   2172篇
  1992年   1082篇
  1991年   619篇
  1990年   528篇
  1989年   433篇
  1988年   206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扩张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对实验组动物进行LES测压定位后,使用球囊对LES进行注水扩张,对照组同法置入球囊,但不进行球囊注水。扩张前1周及扩张后2周行咽喉及食管下段pH监测,LES平均静息压检测;扩张前1周、扩张后2周及8周行喉镜检查,进行喉镜下反流体征评分;扩张后8周处死动物,对其喉部及食管下段黏膜取材,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扩张后pH监测验证实验组造模成功8只(80.0%,8/10),实验组扩张前咽喉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次)、反流最长时间(s)分别为0(0,0)、0(0,0)、0(0,0),扩张后分别为17.5(8.2,29.4)、3(1,5.5)、17.2(10.2,30.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食管下段pH监测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反流最长时间分别为0(0,0.7)、0(0,1)、0(0,1.2),扩张后分别为23.1(4.8,49.5)、3(1,6)、25.9(11.5,56.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LES压力28.0±5.6 mmHg,较扩张后(17.2±3.3 mmH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扩张前RFS评分3.1±1.2分,扩张后2周为3.6±1.4分,扩张后8周为8.6±2.5分,扩张前和扩张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但扩张前与扩张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检查示实验组喉部及食管黏膜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结论食管下括约肌球囊扩张可安全、有效地建立LPR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心脏矫正术后的心肺运动功能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心脏矫正术后患儿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双心室矫正组(75例)和单心室矫正组(61例)。根据病种复杂程度, 将双心室矫正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简单CHD亚组(35例)和复杂CHD亚组(40例)。收集纳入患儿的CPET参数, 包括最大摄氧量(VO2 max)、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 max)、无氧阈(AT)时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AT)、最大氧脉搏(O2/HR max)、心率储备(HRR)、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max)、变时性指数(CI)、运动峰值后1 min心率恢复(HRR at 1 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OUES/kg)及运动振荡通气(EOV)等。比较不同矫正术式患者的CPET参数, 在双心室矫正组中进行亚组分析, 比较简单CHD亚组和复杂CHD亚组患者的CPET参数;并将双心室矫正组患者的CP...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function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in primipar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等6个模型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纳入103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CLNM组(n=50)和CLNM组(n=53),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7∶3比例随机将各组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CT影像组学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平扫期(NP)模型、动脉期(AP)模型、静脉期(AP)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模型的效能的评价标准为AUC、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两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CT征象中,两组间病灶直径(P=0.001)及甲状腺包膜侵犯(P=0.02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NP模型、AP模型、VP模型及NP+AP+VP模型这4个组学模型中NP+AP+VP模型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最佳。比较临床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融合模型表现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最高的AUC、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论  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均最好,有望对术前评估PTC患者CLNM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6.
孙金龙  赵宏波  刘强 《海南医学》2022,33(2):143-146
目的 研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术+术后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及术后3年内复发、死亡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蛋白酶-D(Cath-D)水平及生活质量[采用体力状况评分(ZPS)与功能状态评分(KPS)量表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的VEGF、Cath-D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的VEGF、Cath-D分别为(269.63±28.42)pg/mL、(25.71±3.9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的(335.87±29.96)pg/mL、(38.63±4.8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的ZPS评分和KPS评分明显优于其化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2.26%、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2%、3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侧卧位与俯卧位下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90例,按照术中采取体位的不同分成侧卧位组(47例)和俯卧位组(4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发生极度不舒适和不耐受手术体位例数、术中不适Likert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复发率。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侧卧位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俯卧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术中出血量较俯卧位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术中极度不舒适患者比例及术中不适Likert量表评分均低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耐受手术体位患者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疗效优良率为91.49%(43/47),术后复发率为4.26%(2/47);俯卧位组疗效优良率为86.05%(37/43),术后复发率为9.30%(4/4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在侧卧位下行PETD,其疗效与俯卧位相当,且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极度不适情况的发生,可确保手术平稳、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分析兔VX2肝癌移植瘤模型TACE后肿瘤周围肝组织(以下简称瘤周)纤维化状态。方法 选取12只新西兰兔,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左叶实质,植入VX2肝癌组织,建立兔VX2肝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入TACE组和Sham组,每组6只。对TACE组于建模后2~3周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对TACE组注入碘化油乳剂,对Sham组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前及术后2周以常规超声观察肿瘤大小,以SWE检测肿瘤、瘤周及肝右叶组织硬度。术后2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处死动物取肿瘤及瘤周组织,观察肝细胞形态、评估纤维化程度;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瘤周组织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瘤周纤维化程度与组织硬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12只兔均成功建模,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成功率100%(12/12)。2组术前肿瘤体积、肝组织硬度及血清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相比Sham组,TACE组肿瘤体积缩小,肿瘤及瘤周组织硬度增加,血清ALT、AST升高(P均<0.05)。病理检查显示,TACE组瘤周肝细胞水肿明显,Sham组偶见肝细胞水肿,TACE组瘤周纤维化程度高于Sham组(P<0.01);TACE组瘤周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周纤维化程度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r=0.67,P=0.02)。结论 TACE后VX2肝癌模型兔瘤周纤维化程度加重;SWE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胆肠吻合术(BEA)后肝脏恶性肿瘤术前肠道准备及应用抗生素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接受超声引导下MWA的BEA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7例MWA前接受(A组)、14例(B组)未接受肠道准备及应用抗生素,对比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组患者基线特征及原发肿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均顺利完成MWA。MWA后A组住院时间、发热率、发热持续时间、菌血症发生率及肝脓肿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 MWA治疗BEA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关键基因。 方法从基因表达谱(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0474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13例脓毒症ALI患者样本(ALI组)和21例脓毒症患者样本(脓毒症组)基因数据。使用limma包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确定前10位hub基因。 结果从GSE10474数据集中共筛选出1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5个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的基因主要富集在金属离子稳态、氧化应激、电离辐射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液泡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生物膜;这些基因主要与生物跨膜、泛素结合酶活性、蛋白络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结合蛋白活性以及蛋白激酶抑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磷脂酶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图筛选出了前10位hub基因,分别为CD4、CD74、髓细胞核分化抗原(MNDA)、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1)、人白细胞抗原DRA(HLA-DRA)、细胞附着蛋白1相互作用蛋白(CYTIP)、凝血因子XⅢA链(F13A1)、血清胱抑素F(CST7)、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 结论CD4、CD74、MNDA、TREM1、HLA-DRA、CYTIP、F13A1、CST7、MAPK1及CDKN1A是脓毒症诱导ALI的关键基因,可作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