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断钉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中最常见于断钉,相关文献报道为7.1%~23.3%不等。目前不管哪种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几乎都存在断钉断棒现象,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骨质疏松的椎体其强度和刚度都会降低,这就意味着椎体的破坏负荷与抵抗压缩变形的能力均降低。强度和刚度的降低量与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因为这些特性与骨小梁的密度有很大的相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强度和刚度值与骨折前相比进一步降低。其临床结果是:(1)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强度降低,继而导致最初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后的椎体有进一步压缩性骨折的倾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网格优化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96例腰椎单节段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网格优化组(102例)和传统PVP组(94例)。网格优化组:男38例、女64例,年龄(67.3±8.5)岁,病程(2.3±1.2)d,L1椎体59例、L2椎体31例、L3椎体8例、L4椎体3例、L5椎体1例。传统PVP组:男26例、女68例,年龄(71.5±5.6)岁,病程(2.1±1.1)d,L1椎体52例、L2椎体33例、L3椎体7例、L4椎体2例。术前按两组不同方法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完成穿刺后置入导丝及工作通道,推入骨水泥,术毕。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缘和伤椎中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网格优化组患者手术时间(34.8±6.5)min、透视次数(29.5±5.5)次、骨水泥注入量(5.3±2.1)ml、骨水泥渗透率3.9%(4/98)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格优化组术后第3天、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0.6)分、(1.0±0.3)分和(0.9±0.2)分,均优于传统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伤椎前缘及中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网格优化组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和中缘高度分别为(1.8±0.4)mm、(1.8±0.3)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0.3)mm、(1.7±0.3)mm,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VP手术,术前应用网格定位器进行网格优化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0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12.3个月。根据有无继发骨折分为再骨折和无骨折两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损伤节段数量、骨水泥注射方式、骨水泥注射量、术后有无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术后后凸畸形角度以及术前椎体内是否合并裂隙样变等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共170个椎体行PVP术,术后继发骨折共22例40个椎体,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及术后后凸畸形角度与椎体再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OR=0.644)及骨密度T值(OR=0.048)是术后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与低骨密度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椎体再骨折的高风险因素,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改善体质可能会降低椎体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 规范对高龄患者的程序护理,认真做好各项护理细节.结果 45例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疗效,随访半年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规范的程序护理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1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5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复合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PCVP治疗,常规组45例采用单侧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复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合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常规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AVH、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PCVP治疗OVCF不仅可达到常规PKP复位伤椎、改善后凸畸形的效果,而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但在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