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4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733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510篇
口腔科学   98篇
临床医学   2020篇
内科学   664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5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641篇
综合类   4318篇
预防医学   641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2282篇
  18篇
中国医学   581篇
肿瘤学   20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801篇
  2012年   1036篇
  2011年   1055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1171篇
  2007年   1086篇
  2006年   912篇
  2005年   1019篇
  2004年   890篇
  2003年   819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与选择性剖宫产之间的关联。方法以2013年10月-2014年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孕妇为1 361例研究对象,其中选择性剖宫产组634例,阴道顺产组727例。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其HRQoL状况,并通过查阅病历随访追踪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RQoL得分与选择性剖宫产之间的关联。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感(GH)、生命活力(VT)及情感职能(RE)等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阴道顺产组(P0. 05)。选择性剖宫产组躯体健康总评(PCS)得分为(36. 0±7. 5)分,阴道顺产组为(38. 1±7. 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选择性剖宫产组精神健康总评(MCS)得分为(53. 7±7. 5)分,阴道顺产组为(53. 8±7. 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CS每增加5分,选择性剖宫产的风险降低0. 86倍(95%CI:0. 79~0. 93)。结论孕晚期孕妇HRQoL高低与选择性剖宫产的发生呈负相关,在孕晚期医疗保健过程中,应给予孕妇生理及心理支持,提高孕妇的HRQoL,以降低选择性剖宫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51例进行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温度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18~22℃,20例)和B组(23~28℃,3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均比A组降低(P<0.05),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减少(P<0.05)。结论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的不同温度,中低温(23~28℃)显示出更少体外循环机工作时间和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效果、安全性及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技术置钉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9月收治的采用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58~81岁,平均68.7±7.7岁。手术节段均为L4/5。术中均应用CBT螺钉固定技术。入钉点的选择参考上位节段的下关节突最尖端下移约5mm(a值)与峡部最窄处内移约4mm(b值)的交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腰椎JOA评估患者手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出院前及术后12个月均行腰椎CT扫描。通过Rao分级标准评价置钉准确性,置钉优良率=置钉优良数/总置钉数×100%。在术后出院前CT测量螺钉的外倾角、尾倾角、a值和b值。对未突破皮质组与突破皮质组上述4个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74.3±27.9min (133~2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9.3±36.7ml(30~15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147.5±95.2ml(20~315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2.5±0.8d(2~4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1±2.0个月(12~20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下垂和血肿,有5枚CBT改为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他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前VAS腰痛评分4.5±1.7分,末次随访时为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3,P0.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6±1.0分,末次随访时为1.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6,P0.001);术前腰椎JOA评分15.7±2.4分,末次随访时为23.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4,P=0.000)。参考术后出院前CT进行Rao分级:0级46枚,1级4枚,2级3枚,3级6枚。置钉的优良率为84.7%(50/59),突破皮质骨的螺钉有13枚(13/59,22%),其中突破椎弓根内壁的3枚,突破椎体的10枚。未突破皮质骨组与突破皮质骨组比较分析显示螺钉外倾角有显著性差异(11.0°±3.7°vs 14.9°±3.8°,P=0.002),而尾倾角(15.0°±8.4°vs 16.9°±9.2°,P=0.502)、a值(5.6°±1.2°vs 5.7°±1.4°,P=0.687)、b值(4.1°±1.0°vs 4.4°±1.6°,P=0.459)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MIDLF技术应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时,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入钉点的选择参考上位节段的下关节突最尖端下移5.6~5.7mm(a值)与峡部最窄处内移4.1~4.4mm(b值)的交点,但是CBT螺钉置钉的容错率低,置钉技术要求高,置钉时螺钉外倾不要过大,角度11°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onventional cage-plat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CCP)应用于颈椎病多节段(≥2个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因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的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Zero-P组21例,CCP组21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一般状况及围术期参数,颈部手术前后VAS、JOA评分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测量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同时测量融合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观察颈椎整体曲度的改变情况。于术后1周,1、3、12个月追踪临床疗效并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节段、平均随访时间及住院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Zero-P组分别为(4.37±0.72)cm、(50.9±7.98)ml、(84.4±8.18)min、(76.2±10.13)ml,CCP组分别为(6.50±0.71)cm、(108.6±9.25)ml、(118.6±8.55)min、(130.1±9.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JOA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生理曲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椎前软组织厚度Zero-P组分别为(11.6±1.9)、(9.8±1.4)、(9.5±1.6)mm,CCP组分别为(12.5±2.6)、(11.1±2.4)、(11.0±1.9)mm,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椎前软组织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Zero-P组无一例诉吞咽困难,CCP组有3例发生吞咽困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多节段减压融合中,不论是传统CCP系统还是新型的Zero-P系统均为有效治疗手段,但Zero-P系统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方便的优点,且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恢复佳,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保守与后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2017年本院收治56例入院诊断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男39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52.37±11.62)岁。19例行保守治疗,37例行后路椎管开门减压手术,包括21例单纯减压,16例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采用脊髓损害Frankel分级及JOA评分对比分析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7例手术治疗患者均顺利手术,除单纯减压术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愈合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56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3±6.35)个月。入院时两组患者Frankel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组Frankel评级平均提高1.41级,保守组平均提高0.37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手术组JOA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实施颈椎后路手术减压或和内固定术可促进无骨折脱位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颈前路应用Zero-P椎间融合系统与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2008年1月~2018年6月对比Zero-P椎间融合系统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以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上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C3~C7Cobb角、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危险度差值(risk difference,RD)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漏斗图判定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14篇文献总计1159例患者(Zero-P组546例患者,钛板组613例患者)纳入研究。文献质量评价6篇为9分,4篇为8分,4篇为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Zero-P椎间融合系统患者的手术时间[SMD=-0.60,95%CI(-0.73,0.46),P0.01]、术中出血量[SMD=-0.50,95%CI(-0.64,-0.37),P0.01]、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RD=-0.09,95%CI(-0.14,-0.04),P0.01]及慢性吞咽困难发生率[RD=0.14,95%CI(0.06,0.31),P0.01]显著低于应用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系统的患者。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NDI、VAS评分、Cobb角、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漏斗图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与应用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系统相比,应用Zero-P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亦具有满意的疗效,且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78例,依据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32例采用前路手术,46例采用后路手术。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级、JOA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并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Cobb角、椎管减压程度、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前路组大出血2例、血气胸2例、脑脊液漏1例,后路组无严重并发症。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43个月,平均(29.56±10.35)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评级均较术前有明显进步,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测量Cobb角、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前路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均为有效的手术入路选择,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但手术创伤大,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严重的患者;后路手术创伤小,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轻及没有或脊髓神经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邻近双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2—2018-03间在西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邻近双节段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对照组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结果术后2组融合节段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融合节段Cobb角、T1椎体倾斜角、颈椎曲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2组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邻近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满意效果。但前者在改善融合节段Cobb角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和传统开放P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LDD)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LDD患者182例,其中96例采用传统开放PLIF治疗(PLIF组),86例采用MIS-PLIF治疗(MIS-PLIF组)。比较2组腰椎矢状位参数、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萎缩率、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多裂肌萎缩率与顽固性腰背痛的相关性。结果 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椎间隙高度恢复值和节段性前凸角恢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年腰椎前凸角恢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MIS-PLIF组腰椎前凸角恢复值显著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多裂肌横截面积大于PLIF组,多裂肌萎缩率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随访6个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S-PLIF组顽固性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合并顽固性腰背痛患者多裂肌萎缩率高于未合并顽固性腰背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后多裂肌萎缩可能是导致顽固性腰背痛的重要原因,相较于传统开放PLIF,MIS-PLIF治疗LDD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腰椎生理曲度,改善肢体活动功能,降低多裂肌萎缩程度,有助于避免顽固性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