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9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59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975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4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403篇
综合类   1890篇
预防医学   502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625篇
  6篇
中国医学   818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2004年,Gotfried[1]提出了股骨转子外侧壁这一概念,其认为外侧壁的完整性对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Palm等[2]发现,术中医源性损伤外侧壁是术后内固定失效需再次进行翻修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报道,术中外侧壁骨折的发生率为21%[3]。股骨转子外侧壁具有支撑、阻挡及抗旋转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207-2208
<正>桡骨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骨间膜三者为前臂主要稳定结构[1,2]。继发性创伤、先天性畸形、骨肿瘤或骨髓炎等都可导致尺骨成角、旋转甚至骨缺损,破坏前臂的稳定结构[3-5]。对于发育中的儿童,长期的尺骨缺如首先导致桡骨头脱位、前臂内翻和短缩畸形,继而出现弓形桡骨及相应的神经损害[3,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5.
旋转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始终是斜视专业较为复杂、令眼科医师即使是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也感到困难的临床问题之一。旋转性斜视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水平性或垂直性斜视直观,而且检查方法相对特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易漏诊或误诊。本文从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的旋转性斜视入手,着重对旋转性斜视的分类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临床认识和处理旋转性斜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618-619
护士长:今天护理查房的内容是针对我病房最近收治的1例左前臂完全离断的患者。由于该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包含了手外科断肢再植、内固定、皮瓣移植术等护理内容,因此,对于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请主管护士报告病历。  相似文献   
7.
前臂离断再植后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深入发展,断臂再植术在我国已较为普及。但断臂的伤情有时相当复杂,再植术后,由于各种因素或并发症的发生而导致再植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断臂再植病例259例,失败23例,失败率8.84%。为进一步提高断臂再植的临床治疗效果,现  相似文献   
8.
Fisher把突然发作的单侧面部、臂部和腿部的分离型感觉缺失称为纯感觉卒中,作者认为该综合征是由于丘脑腹后核的腔隙性梗塞所致。近有报道丘脑病变感觉缺失局限于口角和手、手掌和足或手掌、足和口周部位。本文报道1例小丘脑梗塞致局限于右前臂和腿部的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9.
对于上肢前臂手术中,我们通常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以达到完善的区域麻醉效果。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我们都是采用针刺法在腋动脉搏动周围寻获鞘膜的落空感和穿刺针的搏动来确定针已进入鞘内,此时病人若有异感可更明确。该方法优点是所需器材简单;但由于该方法属于盲探性的穿刺,在病人具有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并不能确保鞘膜的落空感和穿刺针搏动的完全寻获;而要寻获异感以确保穿刺针位置的准确又需要病人的准确配合。这些都影响了该方法的穿刺容易度和准确性,从而导致了该方法麻醉效果的不确定性。而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将穿刺针最大限度的接近臂丛神经的神经刺激仪法则有效的避免了传统针刺法的局限性,显示出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和操作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0.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骨伤》2006,19(4):207-210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颈椎旋转、半失稳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其中椎动脉型38型、交感型36例、神经根型38例,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结果:在C6旋转度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间的C2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C4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和椎体半失稳率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和颈椎旋转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