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1篇 |
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213篇 |
内科学 | 3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524篇 |
综合类 | 502篇 |
预防医学 | 52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196篇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7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案.方法研究本院2009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过手术治疗)的病例数据,并进行随访.分析其复发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的治疗方法.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5.8±10.3)个月.再次治疗后3个月溃疡直径明显缩小,6个月时溃疡完全愈合;患肢酸胀、沉重感等症状消失.1年后8条肢体溃疡再次复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治疗后复发为多种原因综合导致,应根据复发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收集了所在科室2001年至2007年施行的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者共8例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现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5~75岁.子宫次全切除后再手术1例.阑尾切除后再手术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再手术1例,腹探查术后再手术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后再手术1例,肠梗阻术后再手术2例. 1.2 治疗方法: mn bv 本组再手术行胃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肠造瘘术2例,空肠吻合、腹膜后脓肿清除、脓腔、腹腔引流术1例,腹腔、盆腔脓肿清除、引流术1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1例,升结肠造瘘术1例,肠梗阻松解术1例. 相似文献
3.
1 病历要
例1:女,42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6h,出现腹痛、腹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查体BP80/42mm Hg,P126次/min,腹膨隆、移动性浊音(+),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5ml,考虑阑尾动脉出血,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积血1200ml,阑尾残端包埋完好,阑尾动脉活动性出血,结扎阑尾动脉,冲洗腹腔,放置引流,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于小肝癌(直径<5 cm)而言,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可取的与手术相似的效果.我们期望了解其对复发性小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01-2011.11月收治的61例患者根据入组标准:复发性肝细胞癌,单发,直径<5 cm.随机分为两组,26例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35例再次肝切除治疗.结果 再次手术组和PRFA组的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239.60±1017.00)和(903.42±975.11)天(P =0.066).两组的无瘤时间分别为(310.23±159.50)和(278.27±123.29)天(P=0.584).再次肝切除组和PRFA组的肿瘤的大小分别为(7.34±3.16)及(5.59 ±-3.40)cm2(P=0.215),两组总费用分别为(26150.66±7923.60)和(21135±1156.76)元(人民币),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29 ±4.28)和(7.46±2.20)天(P <0.001).结论 对于复发的小肝细胞肝癌PRFA治疗是有效的,且优于重复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提高疗效,提出防治措施,减少复发并发症。方法对2000年~2012年25例患者再次乳突根治术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脂瘤残留13例;面神经嵴过高5例;外耳道口狭窄6例;换药不当1例,术后坚持换药1.5个月后干耳。24例再次乳突根治术达到术腔完全上皮化,干耳时间平均在术后1~3个月。结论病灶清除不彻底、术腔引流不畅、术后换药不当等是乳突根治术常见不干耳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是预防再次流脓的关键,术后随访3~6个月无再流脓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食管闭锁(EA)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RTEF)再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RTEF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的10例EA术后RTEF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再手术平均年龄为19个月,平均体重为8.3kg,所有病例均为GrossⅢ型;10例中有9例曾接受经右胸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在初次手术中有4例(4/10)瘘管并未切断。9例(9/10)复发瘘管的食管端开口于原食管吻合口狭窄处或近端食管。8例(8/10)术后存在不同程度吻合口狭窄,1例合并吻合口瘘。再手术前所有患儿行食管欧乃派克造影检查,确诊和疑似RTEF分别为5例(5/10,50%)、4例(4/10,40%)。所有RTEF通过胃镜及支气管镜确诊(10/10,100%)。患儿均接受再次进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2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8d。术后均获随访3~96个月,食管造影提示所有病例均治愈,未再发生RTEF。结论 EA术后RTEF与初次手术瘘管处理不当、食管吻合口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需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的疗效及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 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价其再手术的疗效.结果 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诊断及定位错误2例,术后椎间盘炎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13例,椎管内瘢痕形成和神经根粘连4例,节段性失稳5例,椎管狭窄9例,节段性失稳伴椎管狭窄2例.随访6个月~4.5年,2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8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5,7%(28/37).再手术前JOA评分为(12.5±2.7)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4.3±4.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后恢复率为71.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较多,正确分析再手术原因,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喉返神经的解剖入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因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接受再次手术16例,甲状腺癌术后接受再次手术39例.其中接受第3次手术4例,均为甲状腺癌术后.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原手术切口适度延长、正中入路游离皮瓣,横断手术侧舌骨下肌群,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再以气管、残余甲状腺组织、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标志进行解剖喉返神经,5例术中辅助应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其中,以气管、残余甲状腺为标志,由内向外解剖出喉返神经32例;以甲状软骨下角为标志,由上向下解剖出喉返神经9例;以颈总动脉为标志,由外向内解剖出喉返神经14例.术后患者恢复基本良好,发生说话声音改变8例,包括声音嘶哑3例,均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解剖喉返神经十分必要,气管、残余甲状腺、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可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侧严重骨缺损(Paprosky ⅢA型)翻修中应用髓内打压植骨结合广泛多孔涂层长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9月,对38例(38髋)Paprosky ⅢA型股骨骨缺损患者行翻修重建,其中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岁.翻修原因:骨溶解、无菌性松动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6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Vancouver B3型).股骨侧干骺端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颗粒骨髓腔内打压植骨进行修复,股骨柄采用全涂层长柄假体(7~10英寸).术后定期随访,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采用X线片及CT观察:假体柄有无松动下沉、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情况、植入的异体颗粒骨与宿主骨整合情况.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3.4个月(23~6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32~4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6分(69~95分).无患者发生脱位、假体周围骨折.1例术后感染,行再次二期翻修;1例假体柄在术后6个月内下沉4.24 cm,再次翻修时选择更粗的假体柄,末次随访时假体柄稳定;其余所有患者假体柄均牢固固定.3例出现轻-中度应力遮挡.15例近端皮质骨密度及厚度有增加,厚度平均增加约1.8 mm(0.7~3.5 mm),植入骨与宿主骨逐渐整合并增加了骨缺损区的骨质储备.结论严重骨缺损(Paprosky ⅢA型)的股骨翻修中,采用髓内颗粒骨打压植骨可以很好的修复股骨中上段骨缺损,重建股骨干骺端.依靠广泛多孔涂层长柄假体在远端的牢固压配固定,结合股骨干骺端髓内紧密打压植骨,使假体柄在股骨中上段及远端均能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近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位外地患者来就医,检查结果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家属抱着很大的希望期待复明,经过术前解释,我给患者做了玻璃体手术,术中发现患者眼底情况很糟糕,无法复明。问及迟迟就医的原因,患者说之前有人告诉他白内障需等到看不见东西时再手术。
殊不知患者的主要问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到看不见东西再来看医生,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其实,即便是白内障现在也主张早期手术,不宜等到失明再手术,何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尽早就医效果最好,可避免失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