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脊柱的退行性病症,是成人脊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1],该疾病由椎体骨赘形成、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等静态因素导致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脊髓受到长期压迫可导致不可逆损伤,包括脊髓灰质脱髓鞘和坏死[2,3],并且可表现出--系列体征和症状,例如步态不稳,手指精细动作减弱,运动无力,感觉丧失,肠和膀胱功能障碍,以及严重残疾和功能缺失中。  相似文献   
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solution of brain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during the long-term chelating therap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 possible signiifcance of the time latency between the initial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therapy. Initial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37 patients with proven neurological form of Wilson’s disease with cerebellar, parkinsonian and dystonic present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reexamination was done 5.7 ± 1.3 years later in 14 patient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where chelating therapy was initiated 〈 24 months from the ifrst symp-toms and group B, where the therapy started≥ 24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symptoms. Symmetry of the lesions was seen in 100% of patients. There was a signiif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 and B regarding complete resolution of brain stem and putaminal lesions (P= 0.005 andP=0.024, respectively). If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adequate treatment are not established less than 24 months after onset of the symptoms, irreversible lesions in the brain parenchyma could be ex-pected. Signal abnormalitie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ight therefore, at least in the early stages, represent reversible myelinolisis or cytotoxic edema associated with copper toxicity.  相似文献   
3.
用电穿孔方法结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给予相对较少剂量的化疗药物就能杀死肿瘤细胞,这两者的结合称为电化学疗法(ECT),其优势是疗效提高、同时毒性降低。ECT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电穿孔治疗仪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了这种治疗方法的进步。研究者们还探索高强度电场的陡脉冲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穿孔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现象,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不可逆电穿孔(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实质的消融效果。方法将4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第1组先于CT引导下采用IRE及冷冻治疗分别进行肝脏消融,消融后常规饲养;30天后以同法消融第2组小型猪,术中及术后对小型猪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并取出肝脏,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将标本整体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CT平扫显示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清晰,IRE消融边界不清;术后增强CT扫描显示IRE及冷冻消融区域术后即刻均未见强化。大体标本:IRE消融区域边界清晰,血管、胆管结构良好;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模糊,局部可见出血。结论 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组织消融效果良好,而IRE对肝内血管、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肝门、大血管区域的消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治疗胰腺不可切除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严格筛选1例外科手术难以切除且满足纳米刀消融条件的局部进展期(Ⅲ期)胰腺癌患者,行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处治并发症,并行CEUS及MR检查以评估消融效果。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轻度腹痛,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符合胰腺炎表现,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3天CEUS及术后5天MR检查显示肿瘤消融完全,消融区边界清晰,邻近血管、胆管及肠管未见损伤,胰腺周围呈轻度渗出改变,胃窦部胃壁水肿、增厚。结论 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可在尽量保护血管、胆管及肠管等结构的前提下选择性消融胰腺肿瘤组织,且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不可逆电穿孔(IRE)为消融治疗肿瘤技术,尤其适用于特殊部位实体肿瘤,可不损伤血管及胆道等肿瘤周围结构,常用于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专家对于IRE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已获得了成熟经验。为更好发挥IRE优势和规范临床操作、最大限度避免相关并发症,特召集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此共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中约40%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通常LAPC定义为肿瘤无远处转移,但侵犯邻近的动脉180°或侵犯静脉造成其不可重建~([1-3])。LAPC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部分化疗联合放疗,但疗效欠佳~([4-5])。近年来,纳米刀消融在LAPC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纳米刀消融时消融针之间的距离要求最好在  相似文献   
8.
Nanoknife是一种新型的手术外科器械,国内称为“纳米刀”,然而,这种医疗器械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电脉冲施加在细胞膜上产生不可逆电穿孔导致细胞凋亡,脉冲时间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对医疗器械命名是能正确体现医疗器械特征的命名原则。对这种依靠电脉冲能量释放为特征的医疗器械中文命名进行探讨,建议用“纳秒刀”命名更能反映其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衍变而来的纳米刀技术在治疗肝癌上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纳米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优势以及最新的实验和临床进展等方面对纳米刀治疗肝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观察指标优化K562细胞的电穿孔基因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改变悬液体积、温度及缓冲液、质粒浓度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DNA转入K562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结果①在电压250V、电容950μF的条件下.K562细胞得到58.6%的最大转染率。②应用0.4mL细胞悬液体积,当质粒浓度≥20μg/mL时可得到较高的转染效率。③温度和缓冲液中的血清成分对电穿孔效率影响不大。结论电穿孔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法,通过优化条件,可提高转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