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完全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外科学 | 437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234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404篇 |
2011年 | 430篇 |
2010年 | 315篇 |
2009年 | 296篇 |
2008年 | 380篇 |
2007年 | 352篇 |
2006年 | 315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28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肝脏图像三维重建和虚拟手术的切割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目的研究数字化虚拟肝脏三维重建及虚拟肝脏手术的切割。方法采用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Virtual Chinese Human Female No.1 VCH-F1)数据集中所有包含肝脏的连续图像,首先对组织切片图像进行配准后从中分割提取出肝实质、肝静脉、胆管、胆囊等组织的图像信息,然后应用可视化工具包(Visualization Toolkit,VTK)三维重建,建立肝脏表面及内部结构的三维形态模型,并开发一个基于PC机和Windows平台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演示系统。结果在肝脏三维可视化演示系统中,肝脏实体立体感强,可以通过设定肝脏及其管道系统的透明度,以及对模型的放大、缩小和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旋转,来观察肝脏及管道结构的立体形态。并可以按任意角度对虚拟的肝脏进行切割和观察切割面结构。结论利用VCH-F1数据集中肝脏图像,在VTK基础上开发的基于PC机和Windows平台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演示系统基本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程度,为今后数字化虚拟肝脏及虚拟各种肝脏手术的研究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国断肢(指)再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2,自引:23,他引:9
程国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4):253-256
肢体因外伤离断,设法予以再植使其恢复原有外形及功能,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所期望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采用吻合血管重建血液循环的技术使断指再植的理想才变为现实。我国王志先(1960)、屠开元(1962)最早开展了断肢再植的动物实验,1963年陈中伟为1例前臂远端完全离断患者实施再植并恢复了良好功能,震动当时国际医学界,之后王澍寰、 相似文献
3.
4.
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探讨采用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7年3月-2000年9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37.4岁;左侧17例,右侧14例。按照AO/ASIF分型:C1型11例,C2型12例,C3型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9例,Cusstilo and Aderson Ⅰ度5例,Ⅱ度4例。合并尺神经损伤5例。所有病例均在伤后48h内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折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或加1/3管型钢板固定。术后24-48h行肘关节被动活动,1周后行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于术后1、3、6个月及1年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年,平均1年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Cassebaum方法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11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0.6%。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异位骨化1例,桡神经牵拉损伤2例,经伤口换药,抗感染和神经营养药治疗后恢复。结论 采用鹰嘴截骨入路,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中显露充分,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后薄层CT扫描和三维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目的,建立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和铸型的模型,研究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后CT薄层扫描图像三维重建成像方法。方法 肝门部保留完好的完整肝脏,经预处理后,分别以不同配方的灌注材料和显影物质对管道灌注、固定和铸型。肝脏标本置于模拟腹腔模具内行CT薄层扫描,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覆盖显示法(SSD)和电脑处理法进行肝脏管道结构的三维重建。结果 14个肝脏标本的管道系统灌注和铸型,所有管道显示良好。9个肝脏标本薄层CT扫描层厚1.0mm,共计2514张,平均279张。5个肝脏标本薄层CT扫描层厚3.0mm,共计512张,平均102张。MIP三维重建图像肝内肝静脉系统和门静脉系统清晰。SSD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很强的立体感。电脑处理法建立肝实质和肝静脉系统三维图像。通过不同层面的旋转,可获得肝实质和肝静脉系统各种形态的立体图像。结论 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和铸型标是实用的,MIP、SSD和电脑处理法的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是研究肝脏管道结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失误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自1999~2004年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326例,其中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7例,占2.28%。螺钉松动4例,钢板断裂3例,外院手术致骨不连2例。9例均存在骨不愈合,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22~53岁,平均32.4岁。就诊时间:手术后2~8个月,平均4. 相似文献
7.
��ʯ֢�����Ǻϵ��ؽ�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胆肠吻合术(choledochojejunostomy,CJ)是治疗胆石症的重要的手术方式之一。自1888年Riedel成功施行第一例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随后CJ发展了多种术式,主要包括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外/肝门胆管间置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在Roux-en-Y吻合基础上发展的抗反流术式。 相似文献
8.
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以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的1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不稳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平均伸屈度0°~(130±10.2341)°。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平均积分由术前的(45.2±1.231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2.3317)分,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恢复效果满意,特别适合于运动员的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脊柱椎弓根定位数字化导航模板的设计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技术为脊柱椎弓根定位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C3单关节交锁伴关节突骨折患者CT连续扫描数据集,将断层扫描数据导入Amira 3.1软件,三维重建C3椎体模型,以.stl格式导出模型.在Imageware 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寻找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体后部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椎弓根孔道成定位模板,将椎体和定位模板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 结果 建立了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通过快速成型技术生产出的带椎弓根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结论 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技术为椎弓根的定位和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