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完全免费 | 493篇 |
专业分类
外科学 | 376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89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73篇 |
2009年 | 242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275篇 |
2004年 | 249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81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4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18例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8岁,平均38岁,均合并截瘫。受伤节段为T11-L3。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其中6例椎体后缘高度有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25%~100%,2例合并侧方脱位。均于伤后10d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在骨折椎体相邻上下椎体植入四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10例采用在骨折椎和相邻上下椎植入六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8例采用二椎体四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无改变5例,部分改善3例;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部分纠正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1例出现撑开过度,1例术后3个月出现螺钉松动拔出,1例术后6个月出现断棒。10例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复位达80%~100%,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后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对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脱位有效。 相似文献
2.
3.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38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腔前路松解,一期后路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融合。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42例8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36例获3-42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4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1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5例好转。结论: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4.
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内固定取出的必要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2004年10月间3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均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所有患者均缝合断裂的肩锁关节并修复三角肌、斜方肌在锁骨上的止点;9例患者缝合断裂的喙锁韧带。按ConstantandMurley法评定肩关节功能,并对内固定取出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4~40个月,平均2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钢板取出后无再次脱位。仅9例患者取出钢板,取出时间为术后12~27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取出前肩关节评分为(76.5±8.6)分,内固定取出后肩关节评分为(99.5±1.0)分,内固定取出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O锁骨钩钢板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等优点,但因长期存留体内影响肩关节功能,建议术后取出。 相似文献
5.
锁骨钩钢板或可吸收螺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崔立群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8):788-789
目的评价锁骨钩钢板或可吸收螺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27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17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10例。结果27例随访7~27个月,平均15个月,按Karlsson分类进行评价:锁骨钩钢板固定组A级10例,B级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组A级3例,B级7例。结论锁骨钩钢板和可吸收螺钉均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可吸收螺钉固定需同时重建喙锁韧带,而锁骨钩钢板固定更牢,更能早期活动,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 评价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0 9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别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时间 1 5年 ,采用Karlsson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优良率为 80 7% (88/1 0 9) ,其中克氏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 73 8%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为 78 9%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 93 1 % ;前两组与后一组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最高。结论 对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疗效最佳 ,对新鲜骨折脱位手术中不一定要修复喙锁韧带、肩锁韧带 相似文献
7.
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54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男32例,女22例;年龄7~63岁,平均32岁。其中齿突不连18例,寰椎枕骨化畸形22例,齿突骨折畸形愈合5例,寰椎横韧带松弛9例。40例有脊髓病或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术中横断挛缩的椎前肌、前纵韧带和侧块关节囊,借助于牵引和器械撬拨的力量使寰枢关节复位;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5例、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2例和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与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37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41例获得解剖复位;13例部分复位,其中2例行部分齿突切除,另11例术前颈髓角平均104.1°,术后120.2°。48例随访4~40个月,平均15.7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38例术后功能评价(Odom标准)为优15例,良14例,可8例,差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椎弓根钉切割1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1例,发音不正常3例,吞咽不利1例,术后2周发生败血症脊髓炎致瘫痪1例,术后2个月内固定松动1例。结论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结合后路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对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 探讨AO/ASIF锁骨钩钢板在重度肩锁关节脱位(PostⅢ-Ⅵ型)及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9月,对36例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8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与喙锁韧带修补术。术后采用Constant Murley法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5~12个月取出钢板。随访时间2~23个月,3例失访。术后无病例发生伤ISI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无病例发生脱位及骨折。内固定术后肩关节评分均值为89分(健侧的95%),其中外展活动均值为7、9(健侧的88%);内固定取出术后肩关节评分均值为92分(健侧的98%),外展活动均值为8.8(健侧的98%)。结论 AO/ASIF锁骨钩钢板是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