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篇 |
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02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腰椎滑脱的CT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2 0例经手术确诊的腰椎滑脱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能清楚地显示腰椎滑脱特别是椎弓峡部缺损和椎管内的改变及合并腰椎退变情况。结论 :CT是诊断腰椎滑脱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腰椎退行性滑脱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行后方入路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手术,对照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48例,明显改善6例。54例中24例Ⅰ度滑脱,其中22例术后X线片检查证实完全复位;Ⅱ度滑脱30例,28例完全复位,另2例滑脱部分复位。术后无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结论 USS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早期随诊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1987年6月至1995年1月我院共治疗脊椎滑脱55例,其中17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占31%,临床表现为顽固的腰骶痛和下肢根性放射痛。手术复位、融合不稳定脊椎的同时,均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经半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作者分析了本病的病因病理,认为诊断该病必须综合性检查分析,脊髓造影或CT检查有一定影像学诊断价值,治疗宜早行探查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之间的病理关系使用生物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方法本院2009年2月~2010年3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共87例,使用力学原理对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融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办法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7例手术患者疗效判定结果为:优秀32例,良好49例,尚可6例,良好率为93.1%。结论因为脊椎瞬时旋转中心应力点(ICR)的异常,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在病理上为互为因果的关系。使用手术治疗保证了ICR的应力范围正常,减轻了脊椎前滑力,使脊柱各方向近远期的力学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的疗效。方法 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牵拉组,手术组行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间隙植骨融合、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牵拉组行骨盆牵引结合推拿复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4年,手术组椎体全部骨性融合,优良率96.4%,高于牵拉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植骨融合率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探讨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的内在联系,总结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椎间盘摘除以及椎间体融合的手术方法原则,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对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通过手术治疗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的患者,分析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体滑脱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对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104例患者均进行一年半的随访.术前术后通过X片对照显示患者椎体全部为骨性融合,而且术前滑脱的椎体在术后完全或基本复位,椎间隙也不同程度地恢复到正常的高度.根据Stauffer的诊断标准,96例患者为良好,8例患者为尚可,良好率为92.3%,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在临床病理上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手术治疗能够保持其合理的应力范围,使其脊椎前滑力降低,并能够保证脊柱各方向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宏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9-81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作者将目前国内外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论述如下.
1 定义
最早于1782年比利时产科医生Herbinaux报道在接生时发现L5滑脱使骨盆出口狭窄,导致难产.1854年Killan用希腊文spondylo-listhesis(椎体-移位)对脊柱滑脱进行命名,提出了脊柱滑脱概念,原意是指有峡部裂的脊柱滑脱(isthmic pondylolithesis).1957年Taillard[1]定义为"由于关节突间连续断裂或延长而引起椎体与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向前移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对39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全椎板减胝,椎间植骨加节段性腰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前重点做好心埋护理,训练指导;术后做好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相应的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效果,内周定尤松动、无脱出、无断裂及椎间植骨移位现象,椎体间完全融合,伤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结论弓根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较理想的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患者牛活质量,保证手术成功及术后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培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5):388-389
目的:研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应用RF-II装置加BAK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35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效果满意,滑脱复位率100%,椎间融合率100%,无滑脱丢失。87.2%疗效优良。结论:应用RF-II装置加BAK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