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构成的袖口状组织,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肩袖损伤是一种多发病。据Depalm a等人[1]通过尸体解剖发现,50~60岁死亡人群中30%的人有肩袖损伤,70岁以上死亡者中有90%~100%有肩袖损伤。说明肩袖损伤广泛存在于社会人群中。外伤性肩袖破裂临床常见于青壮年,尤其岗上肌全层撕裂与肩峰过度外侧伸展时损伤有关[2]。… 相似文献
2.
3.
1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因左侧肩关节肿痛5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余年,口服药物规律治疗,否认其他既往史。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左肩部弥散性膨隆、饱满,无异常色素沉着及瘀斑,皮温不高;触之质韧,边界欠清,大结节处压痛(+),无波动感,感觉无明显减退;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外展80°,内收15°,前屈40°,后伸20°,Neer试验(+)、Hawkins试验(+)、Jobe试验(+);余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27×109/L,红细胞沉降率35 mm/1 h,C反应蛋白1.13 mg/d L,类风湿因子430 U/m L。肩关节X线片示左肩关节轻度退行性变,周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峰下滑囊切除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7月-2010年12月,对45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实施了ASD,21例行肩峰成形术,24例肩峰成形同时行肩峰下滑囊切除术,术后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学会肩关节评分标准ASES Scale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分标准UCLA Scale评价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结果] ASES评分结果术后最终随访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组(88.08±3.22)分,高于肩峰成形组(84.57±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LA评分结果术后最终随访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组(32.42±2.06)分,高于肩峰成形组(30.8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峰成形组中优4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组结果中优9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肩峰撞击综合征导致的SAB慢性炎症反应是引起患者肩痛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在肩峰下减压术中必须广泛、彻底地切除肩峰下滑囊. 相似文献
5.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其作用是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维持肩关节腔的密封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因“右肩部肿胀疼痛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治疗。1年前无意间发现右肩部较对侧饱满,当时无明显疼痛,未在意,未行任何治疗,逐渐出现局部肿胀明显,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明确,给予消炎镇痛药物治疗,效差。患者病情逐渐发展,近1个月来,右肩部肿痛加重,遂来本科就诊。患病期间无低热、盗汗,无晨僵及小关市疼痛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